□本报记者 孔浩
姓名:朱立新 年龄:52岁
职务:莱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庭庭长
履历:自1987年9月进入法院工作。2016年6月1日组建朱立新法官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先进个人。
寄语
严把质量关,更好地提升审判效率,让更多的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朱立新(中)在和同事讨论案情。(记者 孔浩 摄)
我是一名普通的法官,自从参加工作,无论在基层法庭还是区法院,30年来,我始终工作在审判一线上。法官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每天的工作就是审理各类案件,怎么能让每一个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得到法律赋予的公平和正义,是我们毕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2017年,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以后,法院进行了司法责任制改革,从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法官实行员额制,真正赋予了法官自行裁决的权利。2017年,能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成为首批员额制法官,可以说我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既是这场改革的见证者,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
2017年,是责任不断加重的一年。专业化的审判团队组建,是法官员额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承办法官“单打独斗”的办案模式逐步向团队“协同作战”的办案模式转变。由于分工进一步细化,员额制法官除须承担办案责任外,更须担负起团队内部的协调管理职责。
2017年,是审判效率不断提升的一年。如何提高审判效率,成为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可喜的是,通过团队的努力,审判效率不断提高,达到了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双赢。
透过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去展望法治中国的美好愿景,我们必须以更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来践行法徽下的誓言,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征途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有几个数字让这位奋斗在审判一线30年的法官格外自豪:莱城区人民法院朱立新法官工作室全年新收案件453件、结案451件,案件审理周期平均为十至十五天,月平均结案45件。案件简易程序使用率99%,结案率98.69%、服判息诉率97.05%……
数字的背后,是朱立新法官工作室团队全体人员追求司法公平、提升审判效率所做的不懈努力。迟到的正义非正义,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具体到法院工作中,人民群众容不得司法活动拖沓冗长,不允许诉讼过程旷日持久。为此,朱立新的团队开始不断探求提升审判质效……
为了解决送达难难题,他们采取电话送达、微信送达、特快专递送达等多种新模式,节省送达时间,缩短审理周期,节约诉讼成本。
立案等级制后,案多人少的矛盾逐渐凸显。他们想方设法实现繁简案件分流,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排在一天集中审理,有时一天能排十几个,案情复杂的少排,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案情,起草法律文书。当天开完庭的案件,当天出具判决书,最大限度地提高办案效率。在送达起诉状的同时,即征求被告对案件的意见,做好庭前的准备工作。对能够调解的案件,主动开展调解,大大缩短了案件的审理周期,实现案结事了。
在朱立新法官工作室,团队建立微信群,工作中的问题随时提问、随时解决,每起案件的进展情况,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案件审判的各个阶段环环相扣,每个流程都设定严格的时间点,案件全过程实现无缝连接。对签发的每一份法律文书,主审法官都核对数遍,每个词语、每个标点反复校对、反复斟酌,签发的法律文书没有一份出现瑕疵。
新闻推荐
羊绒和羊毛有什么区别?羊绒为什么那么贵?一说到羊绒和羊毛,很多人都会混淆,下面就由鄂尔多斯销售人员教您识别正宗羊绒。来源不同:羊毛来自绵羊,羊绒来自山羊。最好的羊毛来自澳大利亚,全球70%的羊绒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