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春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记得儿时的大年初一,父母都带领我们小辈出门谒见亲戚,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并向长辈弯腰致礼,向同辈亲戚点头道贺。亲戚家则以糖果、炒货等热情款待,有时还会给我们一个包喜。路上碰见熟悉的人,彼此都会道声“新年好”。
拜年一直拜到正月半。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这以后就是朋友同事等之间川流不息了。这样的拜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也有拜早年的,这主要是团拜。拜年如何拜,看似人人都懂的习俗,然而要能到位,真正体现出拜年的真情却也不是易事。
窃以为,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亲情和友情。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带上笑容,带上祝愿,拜拜双亲,拜拜尊长,拜拜朋友,献一声问候,道一声祝福,彼此看看双方的笑脸,听听从内心迸发出的笑声,既温馨又滋润。
师生情永难忘。无论是在外的莘莘学子,还是学有所成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到了过年,不要忘记叩开恩师的门,带着敬意,带着谢意,向老师汇报这些年的学业和工作情况,再次聆听老师的叮嘱和教诲。让真情永驻师生心间。
四邻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大家互相拜年,平时有什么说错的话,做得不妥的事,有哪儿照顾不周,还请在日日相处的缘分上多多包涵,坦诚一席话,消释往日隙。党员干部踊跃捐款,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给军烈属送去慰问信和慰问金,给特困户送去帮扶金和帮扶情……向他们拜年,“献爱心送温暖”,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老百姓的心。
……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的登门拜年基础上,又派生出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新潮流拜年。而拜年用语也是与时俱进。从原来的“新年好”、“过年好”、“春节好”等千篇一律的礼貌语到现在百花齐放的祝颂词,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学业进步、金榜题名”……其中最流行的便是“恭喜发财”。这“恭喜发财”最初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随后便风靡全国,并且在198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了主角。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对美好的物质生活怀着无限的期盼,发财便成了人们理所当然的向往。眼下,“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又成了老百姓最推崇的拜年用语。拜年用语的变化,折射出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的快乐。其实,无论拜年方式、拜年用语有什么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发自内心对春节的祝福和祝愿。
拜年充分体现了具有几千年文明史泱泱大国的“仁”和“礼”。人们互相拜年,看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礼遇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而传统的登门拜年更直观也更让人感怀,因为登门拜年时一个真情的微笑,一句真诚的祝辞,都足以让人为之动容,铬记在心。这也是至今许多人为什么仍坚守这个“传统礼节”的原因。
拜年,让人们彼此增强认同感,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团结,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产生更强大的凝聚力。
拜年,精神的抚慰,礼貌的象征,传统民俗中最亮丽的风景。春节期间,大家一起拜年去!
新闻推荐
春节将至,不少市民纷纷加入海淘年货的行列,除了人肉背回来和等待快递漂洋过海,今年购买跨境商品又多了一种线下自提店的方式。在经历2017年“黑五”期间丰趣海淘率先试水后,2018年初,由网易考拉海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