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7日电(记者李亚光黄涵)记者从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获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实施4年来,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投入接近100亿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当地生态状况正不断向好。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地。上世纪末,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致当地生态逐步恶化。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6.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2014年1月,投入更高、标准更严格的二期工程接续启动,生态恢复治理面积达到39.5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实施至今,4年来国家累计投入97.11亿元,已完成规划总投资的60.5%。通过推进人工草补播、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措施,这一地区的草原退化速度有所减缓,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增强。
最新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二期工程实施4年来,当地灌木林平均覆盖度增加了0.21%,平均高度增加了0.82厘米;沙化土地植被盖度由33.36%提高到39.4%,湿地植被盖度增长了4.67%。
新闻推荐
“北钱南饶”“北季南饶”饶宗颐一生治学严谨,先是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钱钟书去世以后,又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