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侗族汉子胡泽军的致富路,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统口村,没有谁不伸出大姆指的,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他用亲身经历上演一回脱贫“变形记”。
山秃井底干,家贫眼望穿。这曾是对统口村的真实写照,统口村距镇政府所在地近15公里,全村232户1331人,大部分是侗族山寨,这里不仅地处偏僻,生产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面较大,2012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民都不愿种靠天吃饭的一亩三分地,纷纷外出打工。
年近40岁的贫困户胡泽军和其他村民一样,早些年随着劳务大军,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为改善统口村群众的生产生活,2013年,在大有镇政府和县交通部门的努力下,终于修建了从凉水井到统口的通村水泥路。那年,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胡泽军决定回乡发展产业,他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流转土地40亩,种植中药材白合,然而,由于流转的土地地势较低,加上排水设施不够完善,一场突来的山洪将他种植的40亩中药材毁于一旦。本想发展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反而让他背负了10万元债务,真是雪上加霜。
2014年,湖南湘研种业公司看中了统口村的土地优势,发动村民种植线椒和朝天椒,采摘下的辣椒由公司保底价格收购,当年种植的30余农户均获得增收。2015年,胡泽军萌生了种植蔬菜的念头,他又贷款1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决定种植辣椒、大头菜、紫甘蓝等蔬菜,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他种植的蔬菜实现丰收,销售收入10余万元,还去贷款和生产成本,纯收入近6万元。
2016年5月,贵州华农集团在统口村建立示山地生态畜牧业、高效循环生态产业培训基地,种植金银草600余亩,金银草的叶可饲养牛羊、梗能生产板材,采用“以草代木”作为菌棒原材料。胡泽军在继续种植蔬菜30亩的同时,又参与华农集团培育金银草苗85万根,并由公司收购发放给农户种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草苗长势良好,去年金银草苗由公司收购后,创收10万元左右。
通过不断学习种植技能,胡泽军从一名普通群众“变形”成为致富带路人。去年他投入6万元购买了一台大型犁田机,专门为农户翻犁耕地提供有偿服务,每月创收8000元左右。胡泽军算了一笔账,2017年蔬菜种植实现纯收入8万元、犁田机每年创收5万元、金银草苗纯收入10万元,仅这三项年收入达23万元,远远高出脱贫指标,胡泽军一家顺利实现脱贫,并成了全村凭借产业增收致富的“能人”。
如今,统口村成立了黔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在胡泽军的带动和指导下,全村有300余农户积极主动加入合作社种植香菇、蔬菜和金银草。目前,全村种植香菇20万包、产值30万元,蔬菜100余亩、产值80万元,金银草1800亩、创产值1000万元,户均实现创收3万余元,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9000元。
通讯员 张能秋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辽宁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刘强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经查,刘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提任副省级领导干部,利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