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汤显祖》应邀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大学青年歌剧节上演出,受到观众欢迎。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剧家,其代表作《牡丹亭》享誉世界。歌剧《汤显祖》通过充满诗意的重唱、合唱和独唱,回顾了汤显祖虽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一生,表现了他率真坦荡、不畏强权,为国家天下、黎民百姓慷慨陈词的坚硬与柔情。
这出歌剧的音乐融入民族乐器和传统戏曲元素,体现出强烈的中国风和鲜明的民族性。
虽然有语言障碍,但借助字幕翻译,欧洲观众也可以看懂《汤显祖》。匈牙利女观众卡洛伊·维多利亚评价说:“这出歌剧非常美。”在匈华人宋一楠说:“我在看这出歌剧之前对汤显祖并不了解,这出歌剧的剧情非常有意思,男主角唱得非常好,很多唱段也写得很棒、很感人。”
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总导演廖昌永认为,歌剧《汤显祖》是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创作成果的一个缩影。“我们走出国门,带出去的不仅是一部歌剧,更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人了解中国的人文情怀和精神风骨。”
歌剧《汤显祖》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担任总策划并作词,作曲家徐坚强作曲,青年剧作家陆驾云编剧,周珂担任指挥,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和交响乐团演出。
发现曾国“芈”姓青铜器
再现“芈月传”联姻关系
刚刚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湖北苏家垄周代遗址近日公布考古发现,进一步揭开“曾国之谜”的面纱。在这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中发现大面积的冶炼遗存与厚重的青铜器,特别是多件“芈(mǐ)”姓青铜器,提示主墓主人为曾国最高统治者及“芈”姓夫人,同时还原《芈月传》传奇史事,并反映曾国与早期楚国的联姻关系。
苏家垄大型周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考古结果显示,苏家垄遗址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的曾国高等级墓葬,较大墓葬和两侧分布的小墓之间不见打破关系,反映了较为严谨的墓地布局。墓葬保存完好,几乎没有被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苏家垄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方勤称,截至目前,墓地已清理墓葬106座、车马坑2座,青铜礼器500余件,大多放置有序,组合关系明确。其中有铭文青铜器多达50余件,多篇铭文涉及重要史料。
方勤告诉记者,目前已发现大型墓M79、M88为“曾伯桼”及夫人墓。而根据M79出土的“五鼎四簋”以及新兴的“三鼎四簠”礼器组合推测,“曾伯桼”可能正是曾国国君。
2016年,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生僻字“芈”迅速为人所知。“芈”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祖先的族姓。2016年,湖北郭家庙也曾出土“芈”字青铜器——“曾侯作季汤芈鼎”,这件青铜鼎被推测为曾侯为迎娶楚国“芈”姓女子而做的器物,女子身份“媵妾”和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相似。而本次苏家垄发现的“芈克”则身份更为尊贵。
(以上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扶贫主任”叶剑芝17年创新扶贫 让全县208个贫困村整体脱贫
叶剑芝,男,1965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现为平江县扶贫办主任。17年风雨兼程,17年筚路蓝缕,从而立之年到知天命之年,他为扶贫事业奉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也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他的全力付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