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税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日报》1月3日刊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研究员李平的文章指出,环境保护税并非凭空新增的税种,而是在“费改税”原则下,由新的环境保护税替代原来的排污费。为实现收费与征税制度的平稳转换,基于“税负平移”原则,在计税依据、税额标准等方面,环境保护税与原有的排污费都实现了“平转”,仅增加了一档减税优惠。自我国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以来,产生了诸多积极效应。首先,推动我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税制;其次,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有助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速健全地方税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好税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值得肯定的积极探索。
引入新动能
促进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日前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的文章强调,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首先,需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使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现代化保持同步。其次,必须牢牢把握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着力补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后,全面推进各项振兴措施落地,要切实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不仅要促进乡村人口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同时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实现现代化需要
世界前沿科技的创新驱动
《新华日报》日前刊登经济学家洪银兴的文章指出,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侧的其他动力如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可以依靠创新得到充分激发。创新的动力作用不仅仅是指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实现现代化需要进入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引导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建立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积极促进
企业环保习惯养成
《中国环境报》1月5日刊登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朱源的文章认为,企业的环保行为习惯与人形成卫生习惯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更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在这一时期,需要因势利导,妥善处理矛盾,积极促进企业环保习惯养成。首先,企业要形成环保合法的意识,要申请相应的符合规范的手续。其次,企业要有环保成本意识,将环保成本列入企业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第三,企业环保习惯的形成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政府除了监督企业,还需要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问题。
新闻推荐
北京青年报1月15日报道,李康(化名)的生意和生活,现如今被搅成了一摊浑水。李康在北京做防盗门锁生意,自2016年11月份以来,他的10多个业务号码和私人号码,一天要接到至少5000个恶意骚扰电话。“来电,3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