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题(记者张辛欣) 人工智能从一个“高冷”概念快速“坠落”凡间:从语音识别、智能购物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涉足越来越多领域,走进百姓生活。
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视为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人工智能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未来是否真的此处“无人”胜“有人”?
人工智能应用“露头角”
在近日召开的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全球首款人车AI交互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车载系统,可实现人车对话、疲劳监测、AR导航等功能,让出行更加简单安全。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百度已与一汽、金龙等多个车企合作,推进相关技术落地。
此外,人工智能应用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零售,就通过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超市、商铺进行“改造”。不久前,无人超市在杭州、上海等地开启。消费者可自行选购一键支付,店铺也可智能调整进货品种和摆放位置,更加精准服务消费者,对接制造商。
我国有望实现“领跑”
人工智能的概念并非我国提出,但提早的技术储备和完善的数据、网络环境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快速的转化融合能力和应用创新力也使我国在研究、发展和应用方面处在世界前列。工信部副部长罗文认为,我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多个领域世界领先,有望抓住新技术革命契机,实现“领跑”。
来自应用端的需求也在促使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向成熟迈进。比如图像识别应用,就建立在用户对图像搜索需求基础上。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罗文表示,工信部将加强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究,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人工智能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他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谁也别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只是这种行为能够与现代人平等,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治愈。”《孤独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