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服务市民的深层精神需求,构建市民心灵的栖息地,尤其是在新市民融入上海的过程中增进其身份认同,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上海是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1年,市规划局会同文管会组织研究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作为近现代史迹型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各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为重点展开,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城乡联系、“点线面”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框架体系。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专项规划被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在这一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保护真实历史遗存,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规划目标。 2004年以来,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数量和内涵上有了较大发展。
上海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大都市,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上海已形成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
2005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十余年耕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全面厘清,重要项目基本认定,保护措施逐步落实,合理利用初显成效,为上海市地方立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 2015年12月30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上海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规划、立法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仅限于上述两方面,其内涵比之要丰富得多,档案文献等记忆类遗产亦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理应纳入整体规划的范畴。此外,城市记忆在构建市民文化认同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如何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服务市民的深层精神需求,构建市民心灵的栖息地,尤其是在新市民融入上海的过程中增进其身份认同,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今后更重要的是制定长远规划,建立统一平台,整合资源、多措并举、信息共享、协同决策。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更需要各方联动、条块结合、上下策应、以点带面、渐次铺开。
新闻推荐
贴标、盖箱号、搬运、码垛……以往需要两条人工线一天的工作一台智能机器人就可完成。笔者近日在云南白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机器人的到来有效提高了该司“明星产品”气雾剂生产线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