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孩背着用绳子串起来的塑料瓶,里面装着各种垃圾——这是一张名为“最美生态链”的照片,也藏着一个故事。在今年的虫草采挖季,一个名叫旦增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一边挖虫草一边捡拾沿途垃圾。由于没有装垃圾的工具,他就将一个个塑料瓶凿洞串起来挂在身上,集中带到垃圾回收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增加“美丽”、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些新变化、新论断,让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与民众生活的日常关切同频共振,尤其令人憧憬,也更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发展思路和理念的转换。
这些年,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需求更为迫切。生态环境已经不仅关系局部的花好月圆,更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建设“美丽中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前提。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昨天。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发源于生态良好的黄河、长江流域;而古丝绸之路上楼兰国的消逝,很大程度是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上世纪末发生的洪水,与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严重破坏不无关系;频频发作的沙尘暴,也跟植被的破坏息息相关。
有人曾预言: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无法复生生命,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要逃离这个梦魇,根本在于树立“生态价值观”。事实上,我国自古以来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从“厚德载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到福建一个村子传承600年的禁砍禁伐的祖训,只要运用各种方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
美丽中国,不只在外表,还在于发展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近几年,天山南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可以说在寻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各族人民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畅享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水。这些尝试不仅将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邰晓安月色皎洁如银,村庄里锣鼓阵阵。晚上九点,福建省南安市吕茂村里,高甲戏《谋储记》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演得精彩;戏台下,观众们击节哼唱看得认真;舞台旁,孩童们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