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蓄势待发,每天收到的广告、推送不断。为了抢购物券,网友们铆足了劲秒杀。虽然大家都在吐槽,今年的双十一“烧脑”,数学不好、语文理解能力有问题的,根本没法好好购物,但依旧兴致勃勃地付着定金。相信,不少人的购物车里早已满满当当,就等零点下单付款了。
然而,也有那么一部分人的购物车里还空空荡荡。他们可能没什么想买,也没什么急需,可心里却怎么都放不下。看着朋友圈里的各种刷屏,好像不买点什么就会错过一个亿似的。理智告诉自己,买太多没用也是浪费;可手却不停使唤,总想打开网页刷一刷。这种焦虑的心情,越是临近双十一越强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理科主任林国珍指出,“双十一”以及其他一些“购物节”都只是商家炒作出来的一个节日,目的就是要促进消费,让人迷失在“折扣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买了很多,属于典型的冲动消费。实际上,沉迷“买买买”不可自拔,主要是两种心理在作祟。
1.盲目从众
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潜移默化地强化这种影响,让人控制不住自己。似乎只有随大流清空购物车,才不算落伍。此外,虚荣心也助长了“购物攀比”,晒单成了“双十一”后朋友圈的标配。
2.贪图便宜
便宜,的确也是“双十一”的杀手锏。打着一年一次超低价的噱头,趁机囤货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抱着,“反正都要用,多买点也无所谓”的心态,一不留神就买多了。
双十一促销力度相对较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冲动。消费者要做好计划理性消费,按需选购,不贪便宜,不盲目下单,不做后悔的“剁手党”。
林国珍主任提醒,“双十一”购物没问题,但还是要理性对待,避免冲动消费。保持理性,也能避免落入无良商家的圈套。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披露显示,2017年上半年,市消保委共受理因网络销售引发的消费者投诉33486件,同比上升41%,占投诉总量的45%,网购投诉呈加速递增的趋势。各大电商平台在打造名目繁多的“网购节”以及各种“买减”、“满赠”等打折促销活动的同时,因网络技术漏洞、规则设计不当、诚实信用缺失等引发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使得网络购物群体性投诉频频发生。
新闻推荐
上海携程亲子园被停业整顿 3名工作人员涉嫌虐童被刑拘;当地教育部门称,涉事托幼机构非正规教育机构
11月9日,携程亲子园大门紧闭。一段视频近日在网络热传:上海携程亲子园一名工作人员粗暴扯下一名女童背包砸在地上,并将孩子推倒;另一段视频则显示,一名工作人员强行喂一名男童吃下不明食物。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