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采摘中药材地瓜角
□本报记者安达福文/图
近日,记者从县城出发,经过近1个小时车程到达盐亭最远的乡镇宗海乡。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这里独特的优势——适宜种植中药材。在宗海乡党委书记张克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红岭村的中药材种植园,只见地瓜、半夏等中药材成垄成行,青葱的叶片密密匝匝,长势正旺。
“这片种植园是招商引资项目之一,通过努力吸引衡洪敏返乡创业。”张克南说。如今,这片种植园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今年40岁的衡洪敏之前在广东一家中药材公司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一直想回家乡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衡洪敏得知中药材人工种植的面积和数量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中药材的主要来源,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他便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通过前期考察后,衡洪敏毅然回乡创业,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
“宗海乡地理条件优越,加之农村撂荒土地多,发展大规模中药材种植有天然的优势。”衡洪敏说。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获得20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地瓜、何首乌以及半夏等中药材。虽然中药材种植园已经敲定,但是道路、水源从哪里来成为衡洪敏创业的第一个难题。“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帮助我解决困难。”衡洪敏说,乡上先后投入30余万元,新建山坪塘1口、蓄水池1口、渠系1.5公里,硬化道路1公里。
解决了后顾之忧,衡洪敏开始大规模种植。但是现实又给他无情一击,由于天气干燥和管理不善,60余亩的何首乌全部死亡,加之去年地瓜籽价格下跌,衡洪敏去年便亏损30余万元。“虽然亏损,但是我仍然认为中药材种植是一条致富路。”衡洪敏说。为增强自身技能,他先后前往省市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并买相关种植技术书籍,给自己“充电”。
今年,衡洪敏又扩大种植规模达到240亩,由于管理得当,今年种植园内,中药材长势喜人。“从我们今年种的200亩地瓜来看,那是大获丰收,收入肯定差不了。”衡洪敏笑着说,基地的地瓜每亩地产量在6000斤左右,每斤大概五毛钱;每亩地能收300斤左右的地瓜籽,每斤差不多20元,加之半夏以及沙仁等收入,预计能实现收入约150万元。
衡洪敏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不忘乡邻,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采访当天,几名村民正在中药材种植基地锄草、摘果。“只要愿意来干活的,每天工资不少于60元,中午还管饭。”红岭村村民任良军告诉记者,务工加上土地流转资金,每年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特色中药材种植不仅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充分带动了贫困户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的主导产业。宗海乡党委书记张克南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扶持红领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以基地为龙头,结合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基地+支部+农户’模式,进一步壮大以何首乌、地瓜为主的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郁琼源)记者7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其中,2016年5-12月减税4889亿元,今年1-9月减税5750亿元。2016年5月1日,我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