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你只是它流过的河流中的一段 它将从你手中,继续流传下去

来源:成都商报 2017-11-05 02:33   https://www.yybnet.net/

收藏总体上是属于小众的乐趣,虽然与之有关的拍卖市场会时不时爆出带“天价”字眼的新闻,对于大众来说,收藏只属于少数有钱有闲的“玩家”,他们的收藏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则很少有人提及。

日前,国家大剧院院刊的首席编辑解宏乾出了一本新书——《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集中讲述了崔永元、邹静之、姜德明、吴欢家族、田家英、王世襄、老舍、冯克力、米景扬、樊建川、安思远等多个领域收藏家的故事。

今天的“好读又读”,大周末与你分享其中两位颇具代表性的收藏家的故事。

藏书家 姜德明

旧纸如落花坠地

爱不得碰不得

喜欢读书的人,极少有不知道姜德明先生的。他的新文学著作版本收藏及书话著作,都堪称国内第一人。巴金曾说,现代文学藏书,除了唐弢,便是姜德明了。

姜德明爱书,从上学时就开始了。“我父亲是个开纸店的掌柜,主要印制中式账本,同时还广收旧账本及一切书册,有的拆改成新账本,有的分类后送交两家造纸厂。”天津天祥商场二楼的旧书摊,留下了他无数难忘的少年记忆,“当年我在天津读中学的时候,宁愿整个下午旷课,也愿泡在天祥商场的旧书摊前。那个商场的一楼是花花绿绿的老爷太太们的世界,一上二楼却非常冷清、灰暗,转一个大圈儿全是旧书摊。”另外,他还经常光顾旧城北门西的旧书摊。正是从那些旧书摊开始,他渐渐地爱慕知识、爱好文学,进而喜爱藏本。

余时是姜德明的笔名,他在《余时书话》中曾写道:“近年来我在翻检旧藏书刊时,那焦黄发脆的书页早已经不起反复摩挲,事后往往是落‘花\’满地,爱也爱不得,碰也碰不得。书与人一样,彼此都老了。我们相守了几十年,怎样才算个了结?我想最妥善的办法还是选择一些稀见的版本,一一写成书话,亦不枉我们相聚一场。”

他的“书话”写法灵活、不拘一格:书籍装帧、书名释义、内容介绍、写作特色、作者情况、出版风波、书后故事、阅读感受……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离不开谈人、品书、论事。他认为:“书话不是书评,也不是理论文章,似乎更近于谈书的掌故,倘能引起人们爱书的兴趣就很不错了。”

著名编剧 邹静之

它们像是一种“时间的通道”

邹静之的家具收藏开始得似乎有些“突然”——1990年,邹静之在逛潘家园旧货市场时,看中了一对红木太师椅,当即拿出全部积蓄3300元,把椅子扛回了家。

这对太师椅搬回家之后,邹静之爱不释手,常常拿块抹布反复擦拭。可没想到,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便看走了眼,“用行话讲,这对椅子叫‘插帮车\’,意思就是一个拼凑的东西。好比说,人家收了一批这种椅子,但是全都散了,互相再凑,重新拼一个完整的出来。椅子后来送朋友了,现在有点后悔,其实应该把它留下,作为第一次收藏的见证。”

时间长了,邹静之对自己的收藏有了更多的想法,“很多人跟我一样,刚开始都喜欢红木,觉得光正,包浆好看,只喜欢红木,不喜欢柴木(中国古代家具,除了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名贵木材,民间家具采用更多的还是普通常见的材质,一般称之为柴木,包括榆木、核桃木、楸木、樟木、柏木等)。我收了两年红木之后,就开始收味道好的柴木家具了。例如榉木,行话叫‘气死黄花梨\’,不但做工好,而且多数大漆家具都比黄花梨的年份早。关于材质、年份、工艺这几个标准我是这样排列的:工艺永远是第一位的,例如明代的大板凳,即使是黄花梨的,也不会有太高的价值,因为它没有美感,而现在很多特别有名的工匠做的家具都贵得不得了。对于我来说,艺术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20年的收藏经历中,邹静之从没有卖过一件自己的藏品,“不喜欢的就送朋友了,从没卖过。”在他心目中,当代的收藏者对于历史悠久的藏品而言,只是“过客”而已。

“多少代人从它面前过去,你根本就无法拥有它。你只是它流过的河流中的一段,它还将继续流下去……所以说一个人想把这些都拥有是一个特别可笑的事情。你没法拥有一个三四百年的东西,也许这三四百年所有的人加起来才能说共同拥有它,它只在这个阶段属于你。”

他还把这些藏品比喻为“时间的通道”,因为它们在过去曾与古人朝夕相处。“比如我有一套宋代民窑的小酒盅,我拿它喝酒和拿塑料杯子喝酒感觉就是不一样。我拿它一喝那就是时间通道,我可以和宋代的苏东坡有关系了,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也许有人感觉不到,但是我特别能感觉得到。”

他们假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收藏字画、铜器或图章什么的。这些人大致都有点学识。他们手中一有了余钱,便花费在使他们心中喜悦而又增加一些风雅的东西上。

——老舍《恋》

新闻推荐

山西偏关县长城保护员月薪三百:不是为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天刚蒙蒙亮,60岁的高政清照旧骑着摩托车,孤独地行驶在晋蒙交界处,巡查着绵延30公里的明长城。生在长城脚下的高政清甚至把长城比作他的命,在那孔光线昏暗的窑洞里,他写下了50万字的长城研究著作。天刚...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你只是它流过的河流中的一段 它将从你手中,继续流传下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