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深圳人,可能无法想象,深圳在短短37年的时间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超大城市的巨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那么,2035年的深圳,又将变成什么样?
本文图均为 深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图
重磅消息来啦!
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进展发布!
这个规划,关系到深圳的未来!也关系到每一位深圳人!来了,小编给你上干货!
基本思路
推进精明增长,引导城市转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球化和区域化为主线,以创新、生态和文化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创新、空间、治理五方面的转型。
深圳的国际定位,不仅仅是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典范,更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要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薛峰
关键词:深港
拓展深港合作 临深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共享
1
拓展深港合作领域
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透露的信息很多。从区域看,将从功能外溢转向协同共建。
深圳将拓展深港合作领域,与香港共同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港口、产业园区和新城建设,强化与泛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深莞惠经济圈(3+2)发展,优化大都市圈空间格局。
2
深圳在粤港澳湾区大经济圈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深圳在粤港澳湾区大经济圈里应该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参照国际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在50公里范围内配置深圳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应有的资源,在产业、居住等方面实现区域共建,实现网络化发展。
深汕合作区部分完建项目和在建项目 资料图
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下一步要作为深圳的特别功能服务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建设,探索区域合作典范。
交通要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强调城际轨道的互通,区域内产业要实现共建,生态要实现共治。
3
临深地区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共享
此外,临深地区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共享。
资料图
罗彦表示,很多深圳人居住在东莞、惠州地区,也有东莞、惠州的人居住在与深圳交界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适用的标准去配置,达到区域高度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友好
打造全民友好型城市 规划给出量化指标
1
优化调整存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设计的编制思路显示,深圳的城市发展将从规模拓展转向品质供给。
2017年8月 蔡屋围
薛峰介绍说,深圳将优化调整存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旧工业区效益,焕发老城区活力,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存量空间的精细化营造,建设公园、慢行空间等宜居的生活空间。通过公共空间改善、建筑物改造修复、公共活动植入等手段,活化城市空间资源,服务创新经济发展。
2
全民友好型城市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深圳在空间布局上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是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的不均衡。新的规划要实现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
中心书城广场 资料图
规划中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即全民友好型城市,包括:
儿童友好,要打造一个五分钟安全成长圈;
老人友好,要打造十五分钟的宜居健康圈;
人才友好,要打造十五分钟活力社交圈;
国际友好,打造国际化社交生活圈。
关键词:慢行
慢行系统怎么发展 欢迎市民提意见
1
编制将征集市民意见
薛峰在发布会上介绍说,规划的编制工作从2016年下半年启动了前期准备,收集了一些市民的意见。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在今年的11月份,计划推出密集的活动。
笔架山公园 资料图
其中,面向市民的工作坊,会从精细化的角度分成不同板块不同专题。涉及到产业方面的话题,将邀请相关科技产业、企业的人员参与。涉及到空间安排的话题,也同样欢迎普通的市民参与。
她认为,市民对文教、社区公园、公共空间、生态环境很关心。到了2035年,深圳的人口还会增加,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天蓝,水清?生态环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专题来讨论。
2
慢行交通是深圳的重点
其次,交通也是市民关心的话题,深圳应该怎么规划城市未来十五到二十年的交通,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慢行交通。
深圳绿道 资料图
共享单车出现后,有深圳政协委员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深圳市民平均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距离已经达到9.8公里。很多年轻的上班族,已经把单车作为上班的出行方式。未来,深圳的慢行交通是深圳的重点。在城市环境、交通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自行车正在以一种健康、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被更多人使用。薛峰表示:“慢行交通怎么发展,我们要听取市民的意见。”
(原标题为《重磅!深圳启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的深圳是你期待的那样吗?》)
新闻推荐
曾参与南海岛礁吹填的中国自航绞吸船“天鲸”号的造岛实力曾让世人惊叹,11月3日,亚洲最大的“造岛神器”“天鲲”号也即将揭开面纱。《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