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究竟“值不值”的话题,一直在舆论场上有争议。前段时间,“杭州一名海归花200万元出国留学,回国拿2000元月薪”的新闻,更是让类似争论骤然升温。这显然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
起薪低并不必然意味着海归的价值就低,只是人力资源市场较以往更为理性而已。如果一个海归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不管收入提升空间,还是发展前景,其实还是很乐观的,关键是你要表现出你的价值。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一种职场理性的回归,是对“人”的重新发现与认知。像早些年那样,只要镀过金的,用人单位一概给予超一般待遇的好光景,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方面是由于当下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海归人数暴涨,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加快、创造创新的压力骤升有关,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更加挑剔。不是海归不值钱了,而是“不是所有的海归都值钱”。
这也意味着,当下选择留学,应该从宏观思路到微观做法均有所调整。宏观方面,选择出去还是留在国内读书,要想清楚。任何一件事情,当其成为群体行为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整体品质的下降,进而影响市场表现。微观层面,出去留学不仅要选专业,还要真材实料地学习,掌握比较优势,这样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的考试和竞争,那就不妨调低期望值。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很多家庭都具备了送子女留学的经济实力。这是一件好事情,视野开阔了,能力相应的也会提高,而国外不同的文化也会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滋养。
也因此,不能仅仅把留学看作是一单生意,而是要有更长远的考量与更开放的视野。说到底,不是人家开出的起薪低,而是你只能值这么多钱。一个日益开放的国家,怎么可能不需要真正学兼中西、贴近前沿的海归?又怎么可能不会提供一份令人满意的薪酬? (胡印斌)
新闻推荐
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第二个比赛日,中国小将颜丙涛首轮挑战“火箭”奥沙利文。新华社哈尔滨10月30日电(记者潘祺)2017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第二个比赛日,中国小将颜丙涛首轮挑战“火箭”奥沙利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