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九十周年之际,我来到了心里猜想过、抚摸过无数次的水口。
踏进水口,明媚的阳光从澄蓝的天空泻了下来,大地一片金黄色。湖南的友人告诉我,水口——湘南的一个小镇,因为红军曾经在这里作出一个重要的决策而闪耀荣光。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10月14日,毛泽东率部到达酃县(今湖南省炎陵县)水口,进行了将近9天的整休。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酃县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水口期间,毛泽东在水口成立了第一个连队党支部,进行了“连队建党”。同时,毛泽东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州、汕头失败,下落不明等消息,感到率部继续南下与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既无可能也无多大意义。10月15日,毛泽东就派酃县党组织负责人周礼前往茶陵探察得知,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准备率1000余人分两路进剿酃县。毛泽东感到情况紧急,如果部队再疲于行军,就有被敌人吃掉的可能,必须尽快建立根据地,保存力量,发动群众。更为重要的是,10月16日清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原师长余洒度和一师三团原团长苏先俊逃离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天,被派往宁冈方向放哨的一排人在排长的煽动下,又全排携枪逃跑。毛泽东意识到部队必须改变流寇式的行军打仗,尽快找一个地方安家休养生息,否则逃跑事件还会再发生。与此同时,毛泽东对途经的莲花、永新、宁冈、酃县等地的政治条件、经济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并通过分析比较,觉得井冈山(时称罗霄山脉)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井冈山地处江西、湖南交界,周围500里全是峭壁山崖,只有5条被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往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区周边的几个县盛产稻谷、油茶、茶叶、木材、楠竹和各种药材,可以为建立根据地提供较好的经济基础。另外,那里还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于是,毛泽东在水口作出了重大决策,部队折向遂川,登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10月22日,毛泽东率红军队伍离开水口,踏上了往井冈山的征途,开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我站在当年毛泽东居住过的水口镇的桥头江家前,小院门楣上红底金色木匾上郭沫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旧址”的大字在明媚的阳光下光彩照人。这里有一块红色浮雕。“水口是个好地方”。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口告诉随行的汪东兴:“支部建在连上和发展新党员都是到水口以后的事情。水口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发展了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批党员……”
这里有两幅油画。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水口召开了各连党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6名新党员。会后,在叶家祠的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陈士榘等6名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成立了第一个连队党支部。
这里有一盏灯。毛泽东住的房间的一张桌子上有一盏煤油灯。这盏灯,记载了毛泽东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一团团长张子清就经常在这盏灯下与毛泽东促膝夜谈,讨论相关事宜,同时也接受毛泽东的教导。后来,张子清在酃县接龙桥战斗中中弹受伤,伤口溃烂流脓。前来看望他的群众带了一些食盐消毒,他舍不得用,转送给了其他重病伤员。战士的伤病得到了医治,可张子清却因伤口大面积感染而光荣牺牲。酃县至今还流传着“团长献盐”的故事。
这里有一枚银元。毛泽东白天深入群众调查,晚上伏桌疾书。深夜,房东江大嫂看到毛泽东房间还亮着灯,就去厨房煮了一碗红薯端给毛泽东吃,毛泽东却送给战士们,并掏出一枚银元,交给江大嫂,说:“这一碗红薯表达了老百姓对我们革命军队的深情厚谊,我们也要遵守纪律,爱护百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这里有一件衣服。10月中旬天气日渐寒冷。毛泽东给红军战士们筹划着添置棉衣。裁缝们一边做衣,一边谈论工农革命军,听说毛泽东经常深夜披着薄毯子写文章,便临时赶制了一件中山装赠予毛泽东。后来,工农革命军从水口上井冈山,毛泽东第一次穿上这件中山装主持召开前委会,说:“这件新衣还是在酃县水口做的,这是我的第一件中山装哟!”
走出桥头江家门口,只见十几位身着红军服的游客在那里合影,他们一脸庄严肃穆,充满了敬畏之情。友人附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水口的一切依然熠熠生辉,河水依旧潺潺流淌。”这时,河的那边传来的歌声是那么的悠扬悦耳——“水口是个好地方!毛泽东亲口讲。热腾腾的红米饭哟,南瓜汤特别香。连队建党铸军魂,革命从此上井冈……”
我在这被炮火翻耕过、被热血浸泡过的土地上向东遥望,只见井冈余脉上,飘浮的白云映衬着金色的朝晖,像是在书写着那段光辉的历史;从罗霄山发源的泮水的哗哗水声远远传来,像是在叙述着那段如烟的往事。我知道,水口决策就像黑暗中一道明亮的曙光,将革命的前路照亮。
新闻推荐
最近,你有被这个10岁的华裔小姑娘刷屏吗?华丽的舞步、自信的笑容与华裔的身份,都让她备受关注。她从几千名才艺儿童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爱尔兰最火少儿才艺秀。其实,这姑娘早已是“舞林大会”中的“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