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后读过两篇叫《口技》的文言文,都写得一波三折,声情并茂。
一篇是课本上的,选自明末清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虞初”就是“小说”的意思,与今天的“小说”有别,所记“事奇而核””,可作真有其事看。这篇文章原题为《秋声诗自序》,后来的编者掐头去尾,中间又删去了一些“少儿不宜”的语句,题目另加,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近百年了,教材虽经多次改革,许多文章进进出出,但这篇却一直牢牢地坚守着,足见其质量和价值的过硬。课文写一位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描摹出“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声音来。就连张潮读后也赞叹,不知当时是否“拍案惊奇”,但却足足干了一大杯酒。有人认为,林嗣环的这篇《口技》抄袭了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第六十五回总批。其实这真真冤枉了林嗣环,他压根就没说这篇文章是他写的。如果你连头带尾地读完整篇文章便知,人“无事”极易“生非”,百无聊赖的林嗣环恰逢友人造访,就想起办个酒会来,类似西方的沙龙或今天的派对,畅谈的主题是什么声音最美妙。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位友人酒酣耳热之际,对艺人演技的一番即兴描述,林嗣环只是“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从文章本身看,与其说那位民间艺人演技高超,倒不如说林嗣环的这位友人更是牙白口清,口才了得,让人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事。我想,他虽颇具才情,却甘于过“打秋风”的日子。“打秋风”自古有之,就是“吃蹭饭”的意思,东家一顿、西家一餐,一辈子不作为、无担当,无所事事、庸庸碌碌。
另一篇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一位青年女子借口技之术自导自演一出“神仙”看病卖药的事。病人回家“试其方亦不甚效”,这才明白上当受骗了。如今在偏远的乡村仍有巫婆神汉借助“神仙”来看病,拿糖作醋,煞有介事。但这些“神仙”多不开方卖药,患者几乎都是发烧的幼童,只要经“神仙”诊断,他们十有八九都是魂不附体,并指出魂早先吓掉在什么地方了,只需回到自个家,做父母的一叫一答,很快就能唤回来。与这位女子的“口技”比起来,没有一点技术含量。《聊斋志异》一书并非全是谈狐说鬼,有一部分是写现实的,这篇《口技》就是。那位女子能同时描摹出“清以越”“缓以苍”“娇以婉”等不同的“态响”来,着实让人叹服。就凭她这一身本事,若走到前台,堂堂正正,干正经事、做正派人,定能胜过躲在幕后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百倍。
口技作为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宋的“刘百禽”、明的“画眉杨”、近现代的“百鸟张”与“开口笑”等,宛若星辰,熠熠生辉,后来艺人须仰视才见。可见,只有用对用好你的才华和能力,干正事、务正业、走正道,才能活出彩来。高明的人做事,不仅能把握当下、风行于时,而且能引领未来、不朽于世。
新闻推荐
市水务局党组中心学习组专题传达学习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视频会议精神 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潮
10月31日上午,市水务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召开专题会议,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旺军传达学习了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党组成员、市纪委派驻市水务局纪检组长黄惠平传达学习了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视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