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安
地方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打架”?记者10月30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我国将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详见本报昨日A1版)
GDP“打架”是什么意思?各省统计数据之和往往大于全国核算的数据,有人戏称“1+1>2”。这是一个延续多年的顽症了。从2010年至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数据之和皆超出全国GDP数据,其中2016年超出27558.69亿元,2015年超出46833亿元,2014年超出47804.75亿元。
对于GDP核算“1+1>2”现象的原因,许多专家都解释过多少次了,我们几乎耳熟能详。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问题;二是核算GDP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例如对第三产业等收入,地方统计可能更加全面;三是地方官员出于政绩需要而造假。不过,前两项应该有一个基本稳定的差距,而从近些年差距的波动可以看出,问题关键还在于地方官员造假程度。
“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为此,国家统计局曾改革统计制度,实行统计直报。企业的上报数据不经过政府审核,由统计局直接汇总,避免行政干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公然发出文件,要求企业上报数据必须经过政府审查,未经政府审查的要对责任人进行处分,导致统计直报制度难以执行。
其实,治理统计数据造假,应该抓住“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两个问题。如果“数字”不能出官,官员就会减少造假的动力;反过来,如果让“官”无法出数字,也就失去了造假的可能。这样一来,如何解决GDP核算“1+1>2”的问题,思路也就清楚了,这就是人们总结的“两个取消”。一个是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开始推动地方改进政府考核体系。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大力推进,GDP和政绩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割断。另一个是改革GDP核算制度,取消地方的GDP统计。不需要下面统计上报,就连造假的机会也没有了。这项改革也从2014年就进行试验,现在国家已经明确,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统一核算。
当“两个取消”得到落实之后,GDP数据造假就画上了句号,存在多年的GDP核算“1+1>2”问题也会烟消云散。由此可见,在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是应该重视从制度设计上入手,技术手段的升级可能对实际解决问题更为有效。
新闻推荐
“一湖一环”12 月中旬亮起来灯光亮化工程地面施工近半本月中旬开始安装灯具
本报10月31日讯(记者韩霄鹏)国庆节之后,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进行的“一湖一环”灯光亮化工程正不断加快施工进度。截至目前,地面施工部分已完成近半,预计11月中旬开始安装灯具。铺装电缆几十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