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西藏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西藏自治区人口主要健康指标接近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2017年底,有望统筹拉萨市区医疗机构院前急救资源,由120指挥调度中心实施统一调度。”近日,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党组副书记、主任王云亭结合西藏卫生与健康工作形势任务以及西藏自治区下一步医疗卫生工作等重点方面内容与近百余名党员干部做交流探讨。
到2030年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笔者从会上获悉,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整体要求,西藏自治区已明确推进健康西藏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西藏人均期望寿命提高2岁。到2030年,西藏自治区人口主要健康指标接近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王云亭介绍,健康西藏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医保体系、推动藏医药振兴发展等措施,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体育健身服务的目标。到2030年,全民健康制度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
针对西藏发病率高、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对生产生活造成困难以及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些大病、重病,要加强防控与治疗工作。“大骨节病、高原风湿病等一些地方性的大病,可以充分借鉴包虫病防治手段开展筛查救治。”王云亭同时表示,针对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重病,充分利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等多种援助途径,通过人才培养培训、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便及时、高效地进行救治。
统筹资源
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提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方面的重病,很多人都觉得这些疾病可能事先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征兆,病症来得比较突然且迅速。如果遇到这种突发疾病的患者,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室的院前急救阶段就尤为重要。如何加快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为救治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最大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优质服务呢?
王云亭在会上介绍,将逐步整合全区急救医疗资源,完善以西藏急救中心为龙头,自治区、市、县级医疗机构急诊科为支撑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今年年底有望统筹拉萨市区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以市区二级以上医院为龙头,整合周边县级医院院前急救资源,由120指挥调度中心实施统一调度。”王云亭同时介绍,除了资源的统筹外,还将采取“定向招生”等方式,培育一支适用的急救人才队伍,根据医疗急救维持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快速安全转运的工作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缩短救治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拉萨市民群众包括周边县(区)的居民群众遇到需要医疗急救的情况,拨打120电话后,120指挥调度中心会统一安排就近的急救员和车辆迅速出车,尽快抵达现场,患者也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急救,为其后续治疗“抢”出宝贵时间。
王媛媛
新闻推荐
因为盗窃,未成年的雷纳多变成了逃犯,哥哥被打成重伤,收留他的好心人被坏人杀害。当影片最后定格在雷纳多懊悔无助的特写时,现场观众为阿根廷导演圣地亚哥·埃斯特维斯献给年轻人的“公开课”——《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