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改革任务后制定的第一部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距离这个“绿色税收”的开征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这个承载着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重任的税种,将如何扬帆起航?
与其他税种相比,环保税具有复杂性、技术性的特点。据了解,有关部委及各地正在抓紧开展建立征管协作机制、确定具体适用税额等前期准备工作,环保税开征“箭在弦上”。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据统计,2003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累计500多万户。这项制度至今已实行30多年,为何要将“费”改为“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利用税收这个经济杠杆来发挥调节作用,环境保护税作为一个行为税,通过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企业的排污成本以改变其排放行为,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通过“费”改“税”,可以着力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和遵从度,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在7月底结束征求意见,目前正式的条例尚未发布。业内人士建议,实施条例应在修改完善后尽快发布,以更好地促进环保税法有效实施、落地。作为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的新税种,环境保护税与目前税务机关征管的其他税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自身的征管特点和技术要求。环保税法确立了“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协作、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曾金华
新闻推荐
十九大代表黄绪鸿已出任陆军第80集团军政治工作部主任。据新华网10月19日报道,十九大代表、陆军第80集团军政治工作部主任黄绪鸿在谈到十九大报告时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