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谈论婚嫁有什么条件?近日,一张在网上盛传的“相亲价目表”引发关注。“外地人不行”“属羊的不行”“京籍大于京户”“内环的大于外环的”……这一系列要求,成为北京各大公园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为孩子相亲的“明文准则”。
有人疑惑,爱情婚姻岂能用这些标准衡量,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硬条件是维持婚姻稳定的基础。那么,找另一半,你最在意对方什么?
追求“精神相伴”
在北京工作生活十余年的南方人何何,没有北京户口,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车和房。
何何成长在单亲家庭,父母的失败婚姻曾使她对婚姻爱情保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但两个月前,1984年出生的她恋爱了,男方比她小5岁,经济条件并没有她优越。
她说,“和男友刚接触时,觉得他长相还行,收入也还可以,在一起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目标偏离了。”
何何说的“目标”是结婚。按照她的说法,相处过后,她开始疑惑,是否还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他们之间越来越“没得聊”,她所追求的“精神相伴”,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只是把目标定为和这个人谈恋爱,就会简单得多,如果是奔着结婚去的,两个人的压力都会变大。”何何表示,寻找婚姻伴侣多多少少都有些“算计”,户口、学历、月薪就都是“加分项”。
追求对方“有车有房”
提到自己心中的婚姻“硬条件”,家住武汉的徐婷说,她在心里已然列好了一张表,上面都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25岁的徐婷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国外一所名校读到硕士毕业。今年,她拿着亮眼的简历,在武汉从事投资银行领域的工作。
徐婷说,对于婚姻,以前她只要爱情,而现在她更看重“面包”。
她说,“男方收入不用太高,比我高或者跟我差不多就行;有房,或者结婚时可以买房,房子不能太远,最远不能超过光谷 (武汉城区二环线外、三环线内)吧……光谷都有点远……最好是硕士,出过国更好,但不是硬性要求,非单亲家庭。”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金小红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社会正在日趋理性化,个人在跟随时代飞速发展时,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体现在婚恋观上就是,现代人的择偶观念更加理性化,会更加清晰地计算结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收益。
婚姻更多是情感、价值认同
有观点认为,在相亲中,父母们看重的“硬条件”可以理解,这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与社会阅历在子女婚姻问题上的投射。
金小红也表示,“婚姻中,感情确实存在越来越淡的可能,因此对方有一个好的物质基础,是开启这段关系的重要砝码,站在个体角度来讲,这也是不为过的,就像古代人讲究的门当户对。”
但她同时强调,爱情肯定不能等同于婚姻,爱情有激情的成分,但婚姻更趋于理性,这其中就有对双方人生价值观念的评估,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婚姻不仅仅是物质交换,更多的是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物质虽然是很直接的、看得见的,但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金小红说。(因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新华网)
新闻推荐
月供比较低、还款期限长、办理流程快,对整个购车环节全面渗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的个性化汽车金融解决方案……一般而言,以租代购是以汽车租赁为基础,以车辆产权转移为目标的一种租赁模式。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