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学宏通讯员贾万刚王媛媛
镇、街道一线干部64名、选派到镇、街道实践锻炼的干部13名、驻村“第一书记”5名、从事环保、执法等急难险重任务干部6名,这些人占到此次提拔重用干部的88%……这是前不久周村区一次干部调整中的一组统计数字。“一线”“实践锻炼”“急难险重”,成为此次干部调整过程中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四个倾斜,旗帜鲜明树导向
“我们就是要通过干部调整,树立向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群众公认和急难险重一线倾斜的鲜明用人导向,切实为基层一线埋头实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提供舞台,为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实绩突出的干部搭建平台,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机会,让干部愿意、乐意到基层、到困苦工作中摔打自己、磨练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周村区委书记沙向东言简意赅的一席话,道出了全区干部调整的鲜明导向和良苦用心。
长期以来,“基层”几乎成了压力大、条件差、提拔慢的代名词。在一些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眼中,镇办不仅工作千头万绪、脏活累活多,而且条件艰苦,既不“光鲜”也不“亮丽”,更重要的是担心在镇办干不出成绩,影响自己“成长”,因此宁愿在机关享清闲,也不愿去基层受锻炼。近年来,周村区坚持从全区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长远建设的全局出发,把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支持、工作上帮带,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铺就宽广之路。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选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提出区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新进成员、科级后备干部分别以35岁以下和3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开辟“快车道”。
精准研判,
用好用活“大数据”
为使干部管理更加高效、选用更加精准,周村区探索研发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大数据”信息平台。该平台有效整合了干部信息管理、干部档案管理、民主测评等系统,实现基础信息、考察考核、日常管理、奖惩信息等系统性查询,以及民主测评和后备干部推荐的网络化、信息化,同时创新性地研发了调整预警、分析研判等功能,从而有效解决了干部监督监管信息收集难、整理难、使用难的问题,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精准分析。
“这次调整重点考虑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副职和部分其他副局级干部,为的就是进一步改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使一批懂经济、会管理、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干部进入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长王志臣对记者说。基于“大数据”信息平台,周村区对领导班子的结构、功能发挥、运行状况、工作实绩及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性格情趣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分析研判报告,实现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智能化”分析研判,作为干部管理、教育、使用的重要依据。
补钙强骨,干部一线砺精兵
基层是基础更是支柱,对全区发展而言,镇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解金章感触颇深。“如果把周村看成一个人的话,基层镇办就是这个人的双腿,只有双腿结实有劲,这个人才能跑得快、走得远。而补强镇办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充实干部队伍。”
补强干部队伍,补哪些?怎么补?用哪些人补?近年来,周村区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计划”,先后组织80余人到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开展挂职锻炼,选派3批188名区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62名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一线锻炼,2批38人包保重点企业,加快培养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干部调整中,周村区坚持凭政绩看德才用干部,提拔重用品行好、能力强、能干事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同时注重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任用。身为“80后”的南郊镇副镇长王洋曾在发改系统工作10余年,此次转任镇办领导干部,王洋坦言“以前在重点项目办的时候,对一些项目手续的办理流程还算是比较熟悉,但到了基层才发现,纸上的流程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学不到的,基层才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
近年来,周村区制定出台《周村区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严格选用程序和标准。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年轻干部,看资历更看能力,既坚持原则、循序渐进,又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搭台阶、竖梯子,让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重用在基层。据统计,在近五年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中,35岁以下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占39.02%,大大优化了全区领导干部队伍结构。
新闻推荐
在最受人关注的“三大球”之中,足球和篮球联赛的职业化早已成型,但是排球却迟迟没有完成真正的职业化改革。虽然联赛历史已经有20年,但没有真正的职业俱乐部、联赛赛程短、曝光度和关注度低等问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