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了解到,该所自2013年启动的黄条鰤(音shī)人工繁育项目取得了最新进展。科研人员完成了国内首次的黄条鰤人工繁育,掌握了黄条鰤在人工可控条件下自然产卵的技术,成功培育出批量的大规格苗种。这也标志我国在该技术上步入国际先进水平,将来市民的餐桌上将多一道新美味。
国内首次实现黄条鰤人工繁育
黄海水产研究所柳学周研究员告诉记者,黄条鰤是一种大洋性经济鱼类,随季节变化做周期性洄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黄条鰤有体型大,性凶猛,生长快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多称其为“黄犍子”“黄犍牛”,因其力大无穷犹如犍牛而得名。黄条鰤肉质细腻滑润,口感极佳味道独特,属于高档食用性鱼类。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人工繁育黄条鰤的试验,但由于这种鱼类从产卵到成熟,与诸多鱼类都有很大差别,并且属于大洋性鱼类,所需要的养殖条件很难达到,世界各国的人工繁育技术均不成熟。
柳学周研究员介绍说,他们团队共有7人,以80后博士为主力军,在4年内对黄条鰤做了大量研究,与渔民出海捕捞成鱼,研究各种关键数据。在对黄条鰤的人工繁育试验中,科研人员有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黄条鰤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
据介绍,此次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有两个重点突破,一个是使驯化后的成鱼在人工可控条件下,可以进行自然产卵、自然受精,不会伤害到亲鱼以及其他亲鱼,也不会使鱼产生应激反应,可以达到持续产卵,并且驯化了野生黄条鰤的部分生活习性,使其更适应生活在近海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二是通过鱼卵成功在自然条件下达到幼鱼成活,成功繁育出了几万尾鱼苗,不过柳研究员对于幼鱼的成活率却感到并不满意,他说:“如果后期要对黄条鰤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话,这个成活率还是偏低,会造成很高的养殖成本,这也是我们团队接下来要克服的一个困难。 ”
营养丰富是健康美食
黄条鰤自身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富含可预防血栓类疾病的EPA及可活化脑细胞的DHA,营养价值非常高,长期食用黄条鰤对延缓人体衰老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捕捞难度很大以及近年来野生鱼数量大幅度降低,所以黄条鰤的价格很昂贵。记者了解到,黄条鰤的经济效益非常高,身上鱼刺极少,宰杀后出肉率可以达到75%。黄条鰤养殖技术预计将在三年后攻破大部分难题,进行规模化成鱼上市,届时由于人工养殖大大降低了黄条鰤的捕捞成本,其价格也会大幅度下降,市民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鲜美的黄条鰤鱼肉、鱼排制品。这种高营养的食材将进入千家万户。
新闻线索
野生黄条鰤产量并不多
柳研究员还介绍道,野生黄条鰤在中国产量其实并不多,从十年前开始,日本的从业者经常会到中国来收购黄条鰤,大概每年会收走10-20万尾鱼苗,最高甚至可以达到每年收购100万尾。可是随着对黄条鰤鱼苗的过度捕捞,野生黄条鰤的数量也大幅度下降,目前,在我国北方每年的育苗捕获量只有几万尾。辽宁省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政策来保护野生黄条鰤,所以研究黄条鰤的人工繁育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
(记者 徐栋 实习生 汪子扬 通讯员张雯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美丽的薰衣草记者尚洪涛摄如果不来新疆,永远不知道这里有多么辽阔,气候有多么善变,文化有多么多元;如果不来新疆,永远不知道这里的人有多好客,这里的天有多蓝,水有多清,这里的落日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