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张。扫码进入、无需排队、拿了就走,仅需在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其后,全程都无需再掏出手机。通过出口时,系统会对你买到的东西进行结算,自动从支付宝扣款,可谓“剁手于无形”。就在很多人为这种崭新的购物方式而欢呼的时候,上海杨浦区欧尚超市前新投放的首家无人超市却传出停运维修的消息,引起市场热议。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无人超市方向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国内尚无比较成功的范例。那么,国外的无人超市运营情况如何?其经验和技术有无借鉴价值?
国外无人超市的3个样本
1. 瑞典Nraffr
Nraffr是瑞典语,意为“在附近购买(Shop Nearby)”,主要是针对住在“大农村”的瑞典消费者——急需购买某种商品时,他们常常会遇到附近的店都关门了,而最近的商场要在20公里外的窘境。
Nraffr是没有店员的,也就实现了真正的24*7全天候服务消费者。用Nraffar这款手机App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便利店的大门,然后想买什么直接扫码就可以了——有趣的是,所有款项都是按月结算的!
看起来这里会有很严重的偷盗问题,其实不然,一方面店内有数个摄像头实时监控;另一方面App是和个人银行卡绑定的,如果此人信用有问题,那么他根本都扫不开便利店的大门。
2. Amazon GO
去年年底时,亚马逊经过4年的筹备在美国正式推出带实验性质的线下商店——Amazon Go。Amazon GO的特点是,用户只需在进店和出店的时候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无人结算,因为当消费者拿起商品后,店内的传感器、图像识别系统等会将商品“放入”消费者的手机购物篮中,按亚马逊的话说,就是制造一种“拿起就走的体验(JustWalkout Experience)”。
从技术上讲,Amazon Go主要运用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这三项技术几乎都是当下最为热门前沿的技术了,这些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实施肯定会造价不菲,相信这也是当前Amazon Go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
3. 韩国7-Eleven
智能7-Eleven今年5月份在韩国出现。这种店铺名为“7-Eleven Signature”,尽管它也打造了无人结算系统,它的结算依靠的是用户“扫手”而不是扫手机——甚至你想刷卡、刷手机、付现金都不行——其实是重新打造了一个生物支付手段(这套系统名为HandPay System,“手付系统”)。
手付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消费者要先注册自己的手(其实系统扫描的是血管厚度、掌纹),将之和乐天会员卡绑定,然后才可以使用。乐天打算推广这个手付系统,考虑到乐天集团在韩国的地位,这将是革命性的。
超市靠什么实现“无人”?
“无人超市”到底靠什么来实现无人?“江湖”上竟然也有“流派”之分。从Amazon Go公布的视频来看,亚马逊使用的是纯计算机视觉技术。而据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介绍,“淘咖啡”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并叠加了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的意思是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来识别人和商品,降低误判率。
“传感器感应主要是感应商品的信息以及定位商品的位置。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根据用户的身体特征完成身份核实。它们能够辅助视觉技术做商品和用户的识别。”曾晓东介绍,正因如此,在同样200平方米的超市里,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Amazon Go只能支持20人同时进店,“淘咖啡”则能支持50人。
无人超市有待时间检验
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淘咖啡”,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那它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用,才有可能降低其成本。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无人店,对人流量、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至少要是人流量密集的商业圈、住宅区等,否则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无人超市的门槛。
线下消费在新技术的促进下,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场景,但这种无人超市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则有待时间检验。不过,在这个智能时代,或许一切都充满了可能。(本组稿件综合《中华工商时报》、《京华时报》、《经济日报》等 稿件整理/薛连进)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福州7月11日电(记者林凯)11日,主题为“龙脉相传、青春中国——两岸青年携手同创美好未来”的2017年海峡西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福州开营。两岸百余名青年欢聚一堂,开启传统文化体验之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