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建了一座标本馆——壶瓶山的农民“教授”杜凡章

来源:广元日报 2017-05-23 04:05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记者周勉

如果要说对“湖南屋脊”壶瓶山的了解程度,恐怕没有人比得过70岁的杜凡章,他打造的动植物标本馆就是证明。

1987年,农民杜凡章成为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30年来,他把6万多公顷的保护区走遍了好几回。山上已知的3000多种植物,在他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标本。

标本馆在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里,分植物、动物和浸泡三类。其中植物类标本多达5万多份,放入专门的标本柜分类存放,它们全由老杜采回来,或亲手或经手制作而成。“同一种植物,不同花期果期、不同海拔环境都有。”老杜拿出一份珙桐标本,向记者介绍采集和制作标本的要领。手背上大块的红褐色斑纹很是扎眼,老杜说是因为长期接触氯化汞、砒霜、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的结果。

这座极具科研价值的标本馆已被中科院列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每年吸引着数十个国内外科研团队到壶瓶山开展实地研究,每个团队必点名要老杜当向导。他对壶瓶山令人惊讶的熟悉有两点体现得最明显:一是“问一答三”,不仅能准确告知每种植物的科属种,还能说出它生长的环境、是否有药性以及能治什么病。二是“指哪打哪”,不管找什么植物,只要山里有,他能脱口而出精确位置,而且“从未失手”。所以最权威的专家们,都尊称他为“杜教授”。

老杜之前是当地一名猎户,为了保护村里的庄稼不被破坏,也猎杀过不少野猪、黑熊。刚到管理局那会儿,只负责进山团队的向导和安全工作。后来,看着外来的专家对自己家乡的动植物如数家珍,自称“壶瓶山土著”的他感到“面子上有点过不去”,便拜各路专家为师,刻苦钻研。几十年下来,保护生态、研究自然渐渐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老杜爬树攀岩无所不能,翻山涉水比年轻人还麻利,几年前每年差不多有200多天都在山里。随着年纪增大,体力和记忆力下降,这两年进山少了些,但每天至少看三小时书的习惯却一直在坚持。管理局图书馆里一千多本跟植物有关的书籍,他看了个遍。在他的卧房里,700多页一卷、共计11卷的《中国高等植物》已经被翻得书脊泛白,剪报、笔记做了40多本。他参与编纂的《壶瓶山植物志》已达2000多页,仍在不断补充更新。里面的植物全部有彩色实地图片,其中一半都是老杜所拍。

“杜老师就是一本‘活百科\’,即使把我们十多个科班出身的年轻人联合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徒弟刘美斯说,尽管自己到管理局工作已经五六年,但如今还常常向老杜请教。

“其实老杜在十年前就已退休,这几年一直都是返聘回来工作。”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进忠说,“如果少了老杜,局里关于植物这块的工作可以说寸步难行。”

这段时间,老杜又萌生了退休的念头,但局里坚决不同意。“他带的几个徒弟都还没出师呢!”李进忠说,这几年老杜拒绝了无数苗圃公司、旅游集团的高薪“挖角”,也婉拒了调进省里的机会。但老杜之所以念叨着退休,是打算把自己的笔记整理成册,留给后人。

为了保护壶瓶山的美丽生态,老杜被上百人围攻过,被碗口粗的棍子打过头。几十年的艰辛守护,才换来今天老乡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像我这样的护林员多得很,大家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森林。”老杜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不光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体现在“小处”,让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能得到善待。

新闻推荐

“花式共享”经济来了

充电宝、雨伞、篮球纷纷共享

相关新闻:
小城柳影2017-05-23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他建了一座标本馆——壶瓶山的农民“教授”杜凡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