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丁丁(第二个丁音同“铮”)在宿舍里等待着母亲邹翃燕回复微信。每次联系不上妈妈时,他就格外想。近两万公里外,中国长江边上的武汉市,邹翃燕念叨起即将而立的儿子,眼睛笑得像月牙。丁丁曾是重度脑瘫患儿。为了给儿子治病,邹翃燕不惜做一名单身母亲,把全家扛在肩上…… ▋据《北京晨报》
“固执”的产妇
“这个孩子没有抢救价值了,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1988年7月,一起医疗事故造成邹翃燕的胎儿宫内窒息。躺在产房里早已筋疲力尽的她,接到的是五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一句“理性”的建议。“别要这个孩子了,将来会拖累我们一辈子。”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刺痛了邹翃燕。
为了让腹中胎儿来到人世吸一口新鲜空气,25岁的邹翃燕已经用尽了每个毛孔的力气。“你不听医生建议,这么固执,你自己养这个孩子!”丈夫的话字字如刀。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命运多舛的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毅然选择了前者,自此开始一段前途未卜却注定铺满荆棘的人生。
“全能”的妈妈
丁丁小脑运动神经受损,一岁手不会捏握,两岁才会站立,三岁才会走路,六岁才能跳……儿子比同龄人慢几拍的人生里,倾注着邹翃燕比其他母亲多几倍的努力。
当年,在武汉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邹翃燕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为了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五年保险。
在别人眼里,邹翃燕有时是一个“狠心”的母亲。丁丁运动不协调,用筷子这种事对他来说难如登天。“我坚持让他学。”邹翃燕说。打过、骂过,过了一年多,丁丁终于学会了使筷子。邹翃燕想尽办法帮助丁丁克服身体缺陷给学习带来的障碍。而丁丁上学后,邹翃燕却从不辅导孩子功课,也从不逼孩子上培训班。
精神的“导师”
在母亲精心陪伴和严格要求下,丁丁2011年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同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就读。去年3月,已经工作两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
“我从来没敢想过申请哈佛,是妈妈不停地鼓励我让我试试。我每次迟疑不前时,妈妈都会伸出有力的双手,护我前行。”丁丁说。
谈到培养儿子的成功之道,邹翃燕觉得两点最重要:尊重孩子和家长的自我成长。在儿子面对重大人生抉择时,邹翃燕都把丁丁当成平等的“谈判对手”。
丁丁也认为,平等协商是他们母子健康关系的基石。
在丁丁眼里,妈妈是“精神导师”。邹翃燕则称自己是孩子的挚友。“我从不觉得自己伟大。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
新闻推荐
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税收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收管理、赋税史、国际税收、税收筹划、外国税制、税务代理、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