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漫谈欧洲启蒙精神,探索欧洲公民社会,反思东西文化差异。
启蒙主义者总是在自我批判,在公民社会中起了很大作用。就此意义而言,启蒙永远没有结束。
本次再版了陈乐民先生晚年的两本学术随笔《启蒙札记》与《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欧洲著名历史学者史傅德教授的对话录),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精彩评论:
这本书在欧洲的历史语境和在中国当下现实这双重语境下讨论欧洲启蒙精神和公民社会,使得本书既充满着历史的视野,又带有思想的透视和现实的观照,这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具有一种昭示性意义。阅读这本书让人总是觉得思想扑面而来,犹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在叙述一段逝去的历史,在凝练流畅的言说中包含着对人深切关怀的生命跃动,充满了智慧的哲理与思想的启迪。——李宏图
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陈乐民文集》(九卷),以及译作《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马勒伯朗士著)等。
史傅德(1948— ),原籍德国,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欧洲近代史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复辟与革命:1850-1858马克思的手稿》等。曾获斯宾诺莎奖和法兰西学院政治与道德奖。
(新浪读书)
新闻推荐
据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郑巧)多位台湾问题专家21日表示,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形势下,国共两党坚持共同政治基础非常重要,方向决定前途,双方应朝着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目标努力。5月20日,吴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