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分,迎着朝阳,记者走进西充县青狮镇观音桥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花椒林。椒花刚谢,青绿的花椒粒刚刚成形。花椒林里,一名中年男子正与10多名村民在地头忙碌。这名男子就是西充县花椒产业协会会长张奎。在他的带领下,该县20多个乡镇50多个村规模发展花椒8000余亩。
返乡创业 瞄准花椒产业
40多岁的张奎是土生土长观音桥村人,早年在外“淘金”,并率先富了起来。2008年,他带着300多万元现金返乡创业。但直到2011年,净亏损达到100多万元。看着不断缩水的资本,张奎心急如焚。通过多方考察,于当年9月与人合伙种植花椒。起初,4个人合伙流转土地300亩种花椒,由于缺技术,不懂管理,很快便分道扬镳。
散伙后的张奎没有放弃。他只身前往重庆、陕西、甘肃等地学习花椒树栽培、管理等技术。2012年冬,运用所学知识,他对1.4万余株花椒树进行实验性种植,并首战告捷。“当年鲜花椒、干花椒产值达40多万元。”张奎说,有了技术,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才更足。
2014年2月,张奎拿出所有积蓄,流转山地260亩,栽植2.5万株花椒树幼苗。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015年春,新栽植的花椒树幼苗却不吐新绿。
“拔出一株来看,根系已经发霉腐烂了。”张奎欲哭无泪,“瞬间变得一无所有。”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张奎重整旗鼓,购苗栽植。虽然小心管护,但在一次肥水、药物喷洒中,由于工人超量施用,造成8000多株花椒树幼苗死亡。他没有过多责怪工人,而是将住房抵押贷款,作最后一搏。2016年,张奎终于迎来转机,他家的花椒成了抢手货,当年收入200多万元。
带领乡邻 栽植花椒8000余亩
“花椒能够稳定赚钱了,才敢带领大家一起种。”张奎说,通过多年摸索,他有信心带领村民一起发展花椒产业。在他的帮助下,该县培育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花椒种植户30多户。
4月18日,记者跟随张奎来到扶君乡赵家湾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片郁郁葱葱的花椒林特别显眼。这是业主李翠萍流转土地种植的100余亩花椒树。据李翠萍介绍,2016年,她家的花椒收入了50多万元。
李翠萍是下岗工人。通过洽谈,她与张奎达成协议。她负责种植,张奎负责种苗选购、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有了张奎的承诺,李翠萍种植花椒信心十足,“这100余亩花椒已进入丰产期,今年打算再栽植100亩。”每到花椒采摘期,便有20至50人在李翠萍的花椒林里打工。“请的都是60岁以上的当地村民。”李翠萍说,这样既解决了用工问题,又增加了老年人的收入。
据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张奎的带领下,莲池、太平、华光等20多个乡镇的50多个村(包括30多个贫困村)规模栽植花椒8000余亩。
成立协会 抱团发展花椒产业
“众人划桨开大船,抱团发展壮产业。”张奎深知,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有市场话语权。2016年,该县成立花椒产业协会,张奎被推选为会长。
“作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传统香料之一,花椒市场需求量较大,产业前景广阔。”张奎说,“看到种植户赚了钱,很多群众主动要求栽植花椒。”而他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产业壮大后,如何解决销路问题。
“今年有5000亩花椒挂果,预计产干花椒65万斤,现在已经有50万斤的订单了。”张奎说,西充的花椒主要走干货,畅销省内外。今年他不担心花椒的销售问题。但是,随着规模和产量的逐年增大,必须拓宽销售渠道。
如何改变花椒单一销售模式并提高附加值促农增收,成了花椒产业协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该协会决定明年主要为花椒加工厂提供原材料,逐步引进花椒加工企业来西充投资建厂,搞花椒精深加工。
“花椒油、花椒精、花椒味素等精深加工产品价格远超干花椒。”张奎说,干花椒市场价为每公斤120元,而花椒精高达每公斤2万元。“只有发展上了规模,才有企业来投资办厂。”目前,已经有企业和他谈过办厂事宜。
“很多企业看中西充的生态环境。”张奎骄傲地说,西充的生态建设在全国很有影响力,是生产绿色健康食品不可多得的产地。据张奎介绍,今后5年时间,该县将打造生态、绿色的花椒产业基地5万亩,培育属于自己的花椒品牌。
新闻推荐
建立高新技术公司培育库 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园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助推南充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李然高新技术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南充市大力实施改革开放,重点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助推南充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45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