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环保部督查组在对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常检查执法时受阻,并被非法扣留。该企业负责人王某扣留执法人员超一小时。其间,督查人员多次沟通,表明身份,但依然受阻。直到公安机关到场后,才得以离开。1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处置措施,目前,公安机关以阻碍执行职务违法行为依法受案调查,现已传唤4名涉案违法行为人,对涉事公司立即停产整顿。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的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摊上大事了。这一次,历城区乃至济南市的相关部门,想必都很难轻松了。
类似阻挠环保执法的事件,此前也曾发生过。2015年10月,环保部督查组在督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被厂方阻挠50分钟后仍拒绝督查人员进厂检查。但像济南绿杰公司这样竟敢公然扣留督查人员,实属罕见。
遗憾的是,绿杰公司的算盘显然是打错了。一方面,中央此番整治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力度之大,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据环保部公布,4月5日启动的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被称作“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动静闹得这样大,“一竿子插到底”,就是要查出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环境治理不力,往往也与地方政府的“中梗阻”有关,此番国家层面的“强化督查”,本身也应该负有督查地方政府工作落实情况的使命,意在破除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默契。也因此,绿杰公司此番扣押执法人员以“固守待援”,等来的注定是更严厉的惩治。
这一事件也表明,时下的环境治理与企业抵制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决战时刻。决不能继续容忍企业为所欲为、肆意排污,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同时,基层治理须解答一个更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地方政府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蓝天保卫战”中,究竟如何选择?是严格贯彻中央政令,雷厉风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还是继续护持地方利益,阻挠环保督察?
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杰公司的这一举动,不啻是一封举报信,在尽情展示个别企业无法无天、傲慢自负的同时,也让人重新打量一些地方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的诚意。
—— 据《中国青年报》 胡印斌/文
应该说,执法人员执法检查时遭遇“关门抗法”或者被非法扣留的现象并不鲜见。典型的如2014年广为人知的上海“福喜事件”中,食药监、公安部门在事件曝光后赶往工厂,却遭遇保安长时间阻拦而进不了大门。非常严肃的执法活动却遭遇“闭门羹”或“软拘禁”极为尴尬,连门都进不去,或进去了出不来,谈何搜集证据、严格执法?谈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当前的执法活动屡屡遭遇被扣留或关门抵抗,极不正常,亟须引起反思并尽快补足法律短板,避免负面效应,破解执法困境。
违法行为必须追究,执法活动必须被尊重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亟须完善法律,补足短板,让强制执法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如赋予执法者必要时录音录像或在第三方见证下有采取强制措施进入现场的权力,并严惩软暴力,对抗拒执法和执法者拟查处的违法行为“数罪并罚”,让抗拒执法者损失惨重,彻底打消违法者扣留执法者的嚣张气焰。
—— 据《法制日报》 史洪举/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姝袁昌柱)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卫生计生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促进全县卫生计生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近日,洪雅县卫生计生局党委书记、局长与7名班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