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17日,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新华社发
●为我国最大的航天器●将3次“约会”天宫二号
●计划3次“太空加油”
4月20日至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择机发射。目前,空间应用、海南发射场、测控通信、空间站等系统,已做好执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
作为我国体积最大、重量最大的航天器,天舟一号运载能力堪称强大,携带约2吨重推进剂包括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仅量足够,而且还有备份,从而保证了发射入轨后将能够在太空独立飞行数月。这期间,天舟一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三次交会对接、三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多领域的实验项目。
看点1 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期待第四飞圆满收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一共有4次飞行任务,已圆满实施了3次。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两个多月后,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升空。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精确入轨并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的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实施返回。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披露的信息,第四次飞行也就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将于近期开展。
记者17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2月中旬陆续进入海南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于4月17日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
在这里,中国航天精兵又一次吹响了“集结号”,这次他们肩上的重担是实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决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
17日7时30分,承载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后续,将在发射区开展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完成最终状态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计划4月20日至24日择机发射。
看点2 运载能力堪称强大超越欧日现役飞船
作为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承担向空间实验室运输货物和推进剂太空在轨补加的工作。
按照计划,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就其承担的货运任务来看,天舟一号的运载能力堪称强大。这一点表现在其大容积上。它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其总长为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重约13吨,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其体积比天宫二号和神舟飞船都要大,实际上,它是目前我国体积最大、重量最大的航天器。
此外,其强大运载能力还表现在载货比指标上。据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运载能力是根据空间站的规模来设计的,天舟一号的载货比(即货物重量占整个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货运飞船的主要指标,载货比数值越高,说明运载效率越高)较高,将来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到0.48,该数值将超越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现役货运飞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看点3 将上演3次交会对接进行3次“太空加油”
据介绍,天舟一号携带约2吨重推进剂包括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仅量足够,而且还有备份。
第一次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预计于发射入轨两天后进行,二者组合体随后在轨飞行两个月。期间,计划完成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同时测试货运飞船对组合体的控制能力。
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俗称“太空加油”技术,是天舟一号核心目标任务之一,是空间站建设的标配。由于空间站在太空轨道运行会受到残存大气阻力的影响而逐渐降低轨道高度,为了保持原有高度,就必须消耗燃料推动其上升,这就需要货运飞船为空间站进行燃料补充。天舟一号将通过一些特有的接口将燃料加注到天宫二号中,创造中国航天新篇章。
上述任务完成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分离,之后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二次对接。第二次对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绕飞实验,检验天舟一号前向对接能力。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未来的空间站有前向后向两个对接口,这就要求货运飞船具备后向对接和前向对接能力。届时,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后,再绕飞天宫二号进行前向对接。
完成绕飞试验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各自独立飞行3个月。这期间,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搭载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按照计划,天舟一号第三次实现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交会将用约6个小时完成,将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等报道)
新闻推荐
1909年在济南西关外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手绘/陈子昂□女报记者赵世彩1989年由济南市卫生局、济南中医学会联合印发的《济南中医药志》,分上下两部分,记述了截止1982年济南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