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地税系统秉承“大税收、大征管、大服务”工作理念,以“长流水、不断线、打连发、呈递进”的工作节奏,大胆创新征管方式,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构建起了“管理有辖区,服务无边界”的税收征管服务新体系。
敢啃征管改革“硬骨头”
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制定完善了以“一个程序、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流程,把税收征管重心调整到事前衔接并保障纳税服务、事中事后强化风险管控。
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还权还责于纳税人,让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税务机关对不该管的,不再管,不该包办的,不再包办,专心做好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提供方便和帮助。
将涉税事项全部前移至办税服务大厅办理,按依法和便民原则划分为“先办后审”和“先审后办”两大类,实行“窗口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服务模式。
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事中事后管理。税务机关受理申报后,对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的情况实施风险监控,按照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对不同税收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风险管理,征管效能明显提高。
跨区域办税无梗阻
纳税人办税怕堵、怕等……这是便民办税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纳税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达州地税从解决纳税人“难点”、“痛点”和“堵点”出发,为纳税人“烹饪”出丰盛的“惠民大餐”。
全面推行5大类73项涉税业务“同城通办”和3大类12项涉税业务“省内通办”。在不改变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管辖权,不改变税款入库的金库和预算级次的原则下,保持纳税服务标准、税收业务流程、税收执法口径、税收政策执行四个方面的规范、统一。纳税人在全市、全省任意实体办税服务厅和网上办税服务厅都可办理相关涉税事项。彻底改变了原按属地管辖权确定单一办税场所的做法,打破了税收属地藩篱,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问题。
通川区西外镇某餐饮企业负责人严女士对“同城通办”赞不绝口。严女士的公司位于西外镇,是通川区地税局管辖的企业,以前每月都要到位于老城区的通川区政务中心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一遇堵车便要花上大半天时间,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企业办税成本。“地税局开通全市通办后,现在只需要步行3分钟,就能到附近的政务中心办税服务厅申报交税,真的是方便多了。”
国地税合作品牌靓
制定了国地税联席会议、重要情况通报、合作管理、信息共享、联合稽查等制度,实现国地税“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执法一个尺度”。
截至目前,达州国地税已共建办税服务厅6个,进驻政务中心办税窗口53个,互设窗口39个。通过共用办税设备、互派窗口人员、共通业务信息,在全市启动“国地税业务一窗通办”联合办税模式,将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等七项内容纳入通办范围,着力解决“办税两头跑、执法两家查、资料两家报”等问题。
如今,达州纳税人只要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在一个窗口,“一人一机”即可办理国地税业务,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三方共赢”。达州市国地税合建办税服务厅暨“一窗通办”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宣传推介,通川区还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
纳税人办税选择多样化
达州市大力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将更多的办税场景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中,积极引导纳税人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和“天府e税”APP办理涉税事项,开通网上申报、缴税和查询“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移动办税“全程通”,使纳税人指尖轻点、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有关涉税事宜,大大降低了往返奔走于办税服务厅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同时减轻了办税服务厅压力,改变了办税大厅拥堵旧面貌。目前,全市已有17209户单位纳税人开通网报,1.1万余户企业定期在网上办税。
全面推广自助办税,设立自助办税服务厅6个,安装自助办税终端,提供24小时服务,解决了以往办税服务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有效弥补了网上办税厅和实体办税厅的空白和不足。
地税系统还依托信息技术,优化升级12366服务热线,在受理咨询、投诉的基础功能上,增加预约服务、纳税人回访、涉税信息确认、网上办税服务厅咨询等升级功能,由“听得见的纳税服务”提升为“能问、能约、能访、能办”的综合办税平台。该热线自2010年开通以来,累计受理电话4万余个,成为税企沟通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党建搭台 服务唱戏湖北社区“微力量”推动“大文明”李念辉 朱健双
李念辉朱健双“他是聊城唯一的一个‘全国优秀农民工之星\’,曾代表聊城市全体农民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荣誉……”4月3日,湖北社区带领蒲心社工协会的志愿者来到市政协,为党员干部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