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平原县张华镇顺兴馒头房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正现场摄制8名面点师对抗1台签子馒头机的“人机大战”。
“大战”10点半准时开始,分为工作效率和成品口感两项评分标准。活动现场,50公斤面被等分成两份,签子馒头机平均每分钟70个馒头,用时10分钟,制作完成5屉;而8名面点师耗时20多分钟完成。 60名围观群众通过现场品尝,42人认为机器制作的馒头口感、光洁度、韧度略胜一筹,将优胜票投给了馒头机。两回合的“大战”,签子馒头机完胜。
签子馒头机获胜,最高兴的要数它的发明人——老钳工刘军。 48岁的刘军是平原桃源街道二十里铺人,中专毕业后,进入平原机械厂当钳工,一干28年。谈起签子馒头机,不善言辞的他打开了话匣子。“馒头机发明了三代,其中签子馒头机和单螺旋松面馒头机,在2011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般馒头机出圆球,我的馒头机不仅能出圆球,还能出4种签子馒头。 ”刘军颇感自豪。
之所以爱上发明馒头机,刘军认为与钳工的工作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平原大街小巷开始出现馒头房,引进了馒头机等餐饮设备。但馒头机配件特殊,维修不便,技艺高超的刘军能用机床加工出非标准零件,解了馒头房老板的燃眉之急。
在维修餐饮设备过程中,刘军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平原恩城签子馒头作为地方特产,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热销。但签子馒头有尖有肚、形状特殊、制作繁琐,只能人工制作,成为特产推广的短板。能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将这一地方美食实现机械化生产?刘军开始了漫长的发明实践。“食品机械必须用铝铸件制作,当时自己月工资四五百元,一个铝铸件几千元,一个铝模上万元。 ”高昂的成本没有浇灭刘军的发明热情,他省吃俭用搞发明,一干20年。
1990年,刘军发明了第一代柴油馒头机;2003年,发明了二代皮带馒头机;2005年,发明了全自动签子馒头机;2011年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成立了平原三彩鹰炊事机械厂,实现了全自动签子馒头机的量产。
全自动签子馒头机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了馒头房从业者的欢迎。“平原20厘米的签子馒头,陵城、临邑12厘米的尖馒头,山西的罐罐馍、半签子等各类签子馒头及圆馒头都能生产。现在恩城13家做签子馒头的,都是用我的设备。 ”刘军说。
刘军的发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年初,从国家科技局发明专利网上了解到他的事迹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专程来到平原,免费拍摄制作一期50分钟的专题节目。“刘师傅将发明创造与地方特产相结合,且获得了国家专利,应用前景一定很广阔。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编导任影说。
□张大伟
新闻推荐
■今日话题林涌泉一座城市,有时就像一个楼盘。选对了地段,赶上了规划,便能与整个城区璀璨的灯火一道闪耀于夜空之下,彰显时代的繁盛,也用自己的繁盛,去成就时代的传奇。当前,作为中国通向东盟的海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