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期欧洲人的皮肤和眼睛长什么样?4亿多年前的麒麟鱼如何揭示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15.6亿年前华北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的发现,揭开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3月22日,有着88年历史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北京发布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各分支领域取得的科学成果,有力地推动着世人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
揭示生命演化历程——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国际“显示度”提高
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分别是:
——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
——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
——1.3亿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发现使古生物色彩复原更加可信;
——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早泥盆世植物根系促进土壤形成及河流地貌转型;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系列昆虫伪装行为及最原始蚂蚁社会化起源;
——抚仙湖虫腹神经节与泛节肢动物早期神经系统进化;
——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盘状卵裂动物胚胎化石;
——白垩纪中期琥珀中保存的一段具有原始羽毛的恐龙尾部;
——澄江生物群三维保存的大附肢类节肢动物幼虫和辽西发现最早的银杏植物木材化石。
这些涉及早期生命、古生代鱼类、早期陆生植物、中生代琥珀昆虫和脊椎动物、中生代植物和古人类等领域的十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完成。
“这是中国古生物学会1929年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科技进展发布,旨在展示我国古生物学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邓涛说。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表示,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研究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十大进展中,每一项进展都揭开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一些秘密。从“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和“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可见一斑。
人的颌骨怎样演化而来——4亿多年前的麒麟鱼填补颌骨演化拼图
面部的上下颌在摄食、呼吸、交流方面作用巨大。人类颌骨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去由于有颌脊椎动物在志留纪(约4.44-4.19亿年前)化石记录的缺失,颌骨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始终处于迷雾之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野外工作,在云南曲靖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盾皮鱼类长吻麒麟鱼,其颌骨形态介于盾皮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人类的颌骨因此能够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类群中,从而为绘制颌骨的演化全景补上了重要的一块拼图。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席约翰·朗教授认为,这项发现“扫除了我们在脊椎动物颌演化认识上的一个大的盲区”。
冰河时期欧洲人长啥样——暗色皮肤和棕色眼睛
距今2.5-1.9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严峻的末次盛冰期,这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最为恶劣的阶段,欧亚大陆覆盖着厚冰、气温严寒,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走向灭绝末路。那么,人类在这一阶段是如何度过的?气候波动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率领的国际团队,通过欧亚不同人群个体(距今4.5万年-7千年)的基因组数据,综合分析了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
研究指出,末次冰期结束后(1.4万年)的第一个强烈变暖事件对欧洲人群结构影响,间接反映欧洲内部与外界人群在冰期末期的迁移和融合。
研究显示,在很长时间里,冰河时期的欧洲人是暗色的皮肤和棕色眼睛,直到1.4万年前后蓝色眼睛开始大量出现,白色的皮肤则是在7千年前后大量出现。
新闻推荐
换房时间为11个月,大部分在8到14个月之间,这意味着,北漂族平均一年左右就需搬一次家。房租上涨、中介费难退回、东西太多不得不扔……每搬一次家,总有新的挑战摆在
漫画/陶小莫点击查看原图报告显示,在北京,租客平均换房时间为11个月,大部分在8到14个月之间,这意味着,北漂族平均一年左右就需搬一次家。房租上涨、中介费难退回、东西太多不得不扔……每搬一次家,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