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强大脑”你也可以拥有

来源:济南时报 2017-03-23 15:19   https://www.yybnet.net/

□陈光辉 陈佳

“最强大脑”现在是一个热词。在江苏卫视的屏幕上,中国的最强大脑们百般竞技,并将组队迎战来自海外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基因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的大脑也会按照基因谱写的路径自然而然地发育和成熟。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则证实,我们的大脑是“善变”的,而且持续保持着善变的能力。篮球场上你放肆而张扬地投篮,KTV里你与朋友恣意地高歌欢唱,甚至是你每天玩手机时手指在手机触屏上微小而重复的动作都会渐渐改变你的大脑。

大脑的“善变”从专业术语上称为大脑的可塑性,即大脑会被外界环境以及人的自身经历所改变的可能性。大脑的可塑性包括功能上的可塑性和结构上的可塑性。功能上的可塑性是指人类可以掌握的认知或情绪能力可以从无到有地添加到人的总体能力中或者从有到无地从人的能力中消失掉的一种属性,这样一来,相同的脑结构就会承载更多或更少的认知或情绪功能。结构上的可塑性则指神经元自身结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神经网络结构特征等可以变得更复杂或者更简单的一种属性,这样一来,更加复杂的脑结构就为承载更多元、更复杂的认知或情绪功能提供了前提。

这些以更加复杂的脑结构和更加多重性的脑功能为基础的大脑构成了人人羡慕的“最强大脑”。面对善变的大脑,如何成就属于自己的“最强大脑”呢?

截止到目前在科学界形成的定论是:丰富多元的环境刺激是塑造大脑的直接动力。小白鼠们(是的又是可怜的小白鼠)曾经承接过这样的实验:小白鼠A被养在特制的小笼子里,除了每天供给食物和水之外不提供任何的刺激物;小白鼠B则被养在一个大房子里,它可以自由地走动,房子里也提供了充足的刺激物(家具、食物、其它老鼠玩伴等)。每隔几天,房子里的物品就会被置换位置,形成新的房间摆设。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大房子里小白鼠B的大脑发生了变化,脑中的感觉皮质和运动皮质区的树突长度和突触的密度明显增加了,即脑结构变复杂了。这些变化的发生使得小白鼠B的运动和感觉能力变得更为敏锐,能够在进入另一个新环境后更快地找到食物、安全栖息地、配偶等,其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各项能力指标都变得更强了,即脑功能变复杂了。

作为啮齿类动物的老鼠都是如此,身为更高等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脑结构与功能会更容易受到来自环境刺激的影响。

由此可以推知,经历(环境刺激)越丰富越有助于大脑的完善和塑造。这与中国的古话不谋而合,要想成为人才(成就自己的“最强大脑”)则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鉴于当下时势,此话改为“行万里不同路,读万卷不同书,做万件不同事”似乎更为妥帖。建议如下:

让身体动起来。大脑的信息来源于遍布全身不同器官上的感觉神经元,只有经常让大脑接收到来自自身身体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促发大脑结构的复杂化和功能的多重性。所以,体育活动、乐器演奏、艺术创造,甚至家务劳动都是有帮助的。有时仅仅是让自己的感觉通路感受来自海边和来自沙漠的不同,都会让收集的感觉信息影响大脑的塑造过程。

让大脑动起来。个人的亲身体验毕竟有限,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和知识飞快更新的时代。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别人(古人、今人和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给大脑不断输入新的刺激信息,同时让大脑处于一种挑战状态,从而不得不生发出更复杂的脑结构,或者让同一脑结构承载多项脑功能。这时,“读万卷不同书”是让大脑动起来的重要途径。

塑造不同于他人的“最强大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即使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在同一个家庭、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学校渡过10年后,也会产生性格、能力和喜好上的差异。具体而言,大脑内部的信息接受和加工为大脑新结构或新功能的产生提供了推动力,但是新结构或新功能是否能够沉淀并固化下来,则需要通过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件对应的事情来强化反馈。例如,学习了一门新语言的人,并不一定能够与他人毫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即大脑中形成了新结构或新功能),但是能够将新学的语言运用自如的人则一定形成了新的脑结构或旧结构上负载了新功能。也就是说,随着自己所做的事情逐渐不同于他人,自己的“最强大脑”就逐渐形成了。由此一来,在形成不同于他人的“最强大脑”的过程中,你还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做万件不同事”。

年龄越小的人类个体,其大脑的可塑性越高,但是,并不代表年长者的大脑不再改变或者只能等待日渐衰败。人脑的可塑性特征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固有的认识,一方面大脑是在人的21岁左右才发育完成;另一方面发育完成的大脑会在后续的生命历程中不断进行脑结构的内部调整和脑功能的再分工和再协调。例如,人在成年之后会经历许多人生的重大刺激事件,比如家庭中新生儿的加入或工作中的重大挫败依然会激活神经元的更新、网络连接的修剪以及神经元的过早凋亡等,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退一步讲,如果时刻注意塑造属于自己的“最强大脑”,即便没有出现自己预想的改造效果,最起码会使自己大脑的衰老进程变慢。

持续挑战自己和改变自己,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独特的潜在的“最强大脑”。

新闻推荐

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徐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发布消息称,人社部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最强大脑”你也可以拥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