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睡觉像打仗醒了没精神谁“偷”走了睡眠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7-03-23 10:24   https://www.yybnet.net/
长期睡眠质量不佳成为健康隐形“杀手”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专家指出,这种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睡眠“睡一觉就像打仗,醒了以后精疲力竭。”38岁的合肥市民朱先生苦笑着说。最近两三个月来,他每晚都迟迟不能入睡或是彻夜难眠,有时易惊醒,有时噩梦不断,醒来后头昏脑涨,眼睛下一片青影。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多达42.7%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谁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睡眠?

被忽视的睡眠

去年以来,9岁的小学生明明出现了很奇怪的症状:晚上睡觉时经常“手舞足蹈”、白天上课却经常打瞌睡,为此老师多次找他的家长,明明也挨了批评,但这些症状丝毫没有好转,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倒地睡着了,家长才把他送医就诊。

“这是我们接诊的年纪最小的睡眠障碍患者。”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明明患的是一种发作性睡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而家长往往将早期的症状误解为孩子懒惰、不专心。

通常人们认为“打呼噜”也并意味着“睡得香”。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说,严重的“打呼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可以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多种慢病的患病风险。

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疾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达14%,20年间增长了3.5倍,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增加2.5倍,升至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潜伏在身边的精神“杀手”

今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记者了解到,除了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节律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是睡眠障碍。

更为严重的是,睡眠障碍是一系列的其他慢性疾病的“前奏”:长期失眠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等。

通过一线诊疗案例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袁灿兴告诉记者,电子产品是偷走他们睡眠的“小偷”之一。

他认为,电子产品打乱了人的睡眠规律。原本睡觉前应该让脑袋里的各种想法“放空”,但是追剧、刷朋友圈等又让大量信息充斥大脑,大脑不得不运转处理,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的光线也刺激人体,导致影响睡眠的松果体、褪黑素大量减少。

“总体上看,城市人睡眠质量更差。”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睡眠障碍科主治医师张玉说,特别是在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的城市,中青年人的睡眠障碍更为显著。因此有调侃称“失眠”是一种都市病,也是不无道理的。她认为,高压下的精神紧张是偷走睡眠的又一“小偷”。

睡不好该如何治?

“暴走十公里,累到极点,就能睡着。”一些睡眠障碍患者在就诊前曾尝试过运动、喝牛奶、听音乐等方式,医生说,这些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作用微乎其微。

上海睡眠障碍患者朱小姐就诊后,医生给她开了一些助眠剂,但她只是偶尔吃一次。“我不愿意吃药,担心服用镇静剂、安眠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朱小姐说。

“睡眠障碍患者服药一定要遵从医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冰说,最担心患者随意用药。其实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达到一定剂量和时间是不会成瘾的,睡眠障碍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调整处方,同时辅助运动、中医针灸等治疗,临床效果都非常不错。

“针对青少年,如果不是器质性病变,我们一般不主张用药物治疗。医院有专门的调节睡眠的方案,简称CPTi,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调整、放松训练、行为技巧等。”张玉说。

专家提醒,睡眠障碍的患病、发展、控制和治疗往往是长期的过程,应当鼓励有患病风险的人群及家属,多了解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科学防治疾病。

延伸阅读 >>>

如何拯救入睡“特困户”

“睡醒之后老感觉脑袋就不是我的了,头重身子乏。”“不论白天黑夜就老困,坐公交车也困,上班更困。”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青少年遭遇“睡眠危机”,“一觉到天亮”成为很多人的奢望。

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对近6万人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

为什么失眠大多伴随着多梦?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张斌指出,做梦占到睡眠过程中20%-25%的比例,失眠的人觉得多梦,是因为他会在做梦过程中反复醒来,记忆到的梦境更多。

张斌指出,失眠有多种成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大、灯光的大范围使用等都是导致现代人群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的因素。他指出,如果偶发的短期失眠问题并不大,长期失眠就需要到医院诊治。因为发生在睡眠期的疾病有90多种,具体是哪一种疾病还需要专业的诊治。

专家指出,长期失眠可引发多种慢性病,比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患神经功能亢进,出现手脚多汗、心悸、呼吸急促、颤抖、尿频尿急、胸闷等症状。这些现象可严重影响正常人的生活与工作,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如何获得健康的睡眠?专家指出,“睡不着”“睡不好”都是睡眠障碍。从个人来讲,应当提高健康睡眠意识,及时防治睡眠疾病。民众整体睡眠健康水平的提高,则需要患者、社会、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共同努力。

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建红指出,控制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睡前,因为手机和电脑发出的蓝光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应注重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和规律,减少晚睡对身体激素,特别是生长激素的影响。此外,还应注重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睡眠

“睡个好觉”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睡足8小时是否足够?失眠地图上的我们又该如何拯救自己的睡眠?

2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举行的“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现场,不少人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我每天睡8小时是不是就够了?”

医生说,每天要睡多久因人而异,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亦有不同的睡眠需要。即使你的睡觉时间比一般人少,只要睡得沉、不会常常无故中途醒来,就是良好的睡眠,而不是失眠。

专家称,很多失眠者都有越强迫自己睡越睡不着的情况,其实只要能安心躺在床上,身体同样可以得到一定的休息。若因失眠而焦急,反而会因为这种焦虑情绪无法入睡。

专家建议,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就寝时应该衣着宽松、柔软,床褥要软硬适中,枕头应能支撑头颈,令人睡得舒服。环境要冷暖适宜,安静清洁,可以佩戴眼罩、耳塞等辅助物品。睡前听柔和抒情而缓慢的音乐,能让神经松弛,有助入睡。最后千万别把时钟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以免引起焦虑。

另一方面,尽可能订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并坚持在那个时间上床,就算周末假日也应维持,避免睡眠时钟节奏混乱,不要干其他无关睡眠的行为,包括阅读、看电视等。

此外,睡前4个小时不抽烟,不饮酒,午后不喝咖啡和浓茶,睡前应避免做剧烈运动。如果白天比较疲劳,晚上可以用按摩来帮助肌肉放松。温水浴有助入睡,但水温不宜过热,临睡前可以喝杯热牛奶帮助睡眠。

专家特别提醒,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宣称有助眠效果极佳的保健品,其广告宣称的助眠成分其实是褪黑素。

“失眠的原因非常复杂,而褪黑素是一种原本用于调整时差的激素,仅适用于极少睡眠不佳者,而它的副作用一定不比安定类药物少。”安徽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睡眠障碍科主任朱道民医生说。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徐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发布消息称,人社部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睡觉像打仗醒了没精神谁“偷”走了睡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