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内:源头管理河道整治
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防洪排涝、调节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景观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来,加强河道污染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悉,烟台市河网较发达,中小河流众多,长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条,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分布着大沽夹河、五龙河、黄水河、界河、辛安河五条主要河流及勤河、柳林河、内外夹河、逛荡河、鱼鸟河、沁水河和广汉河等支流,还有门楼水库、外夹河梯级橡胶坝、凤凰湖水库、高陵水库、龙泉水库等水利设施。
于德利表示,目前污水直排现象仍有发生。虽然河道水体污染情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城区未实现雨污分流,汛期污水随雨水排入河道,致使城区水质差且不稳定。同时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状况,随着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目前,城区污水处理率为94%,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52.4%。农村大部分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线。
近年来,烟台市遇到了持续干旱,水资源紧缺状况加剧了烟台生态环境、水环境安全的风险。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集中,城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突出,河湖几乎无清水补充,城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形象。
同时,河道污染也严重影响海岸带环境。据调查,70-80%的海域污染来自陆源污染。于德利认为,目前烟台市河道整治难度还是较大。以勤河为例,作为外夹河上游支流,河道长12.5公里,宽度15-25米,汇水面积约36平方公里,自北向南流经芝罘区世回尧办事处、黄务办事处、卧龙园区,是市区主要河流。虽然勤河北段进行了改造,也多次对河道进行部分治理,但水体黑臭、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现象仍未得到根治。“河道作为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极易受上游水质的影响,因此源头治理是做好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保障。”于德利说,要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上下游及周边的协调和联动,加强水利、建设、环保、环卫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一套城区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
于德利表示,城区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实现污水截流,保证污水不下河,更要提高污水深度处理能力。同时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开展河道生态治理,修复水生态系统。另外,城区河道还应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总之,城区河道治理要在截污、污水处理、防灾等方面系统推进。
完善政策配套也很重要,于德利认为,应该发挥市级财力的牵引作用,根据区县工程实施情况市里予以奖励、补助,区县政府负责工程实施的配套资金。针对完善河道管理养护体系制定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实现城区河道管理养护规范化、长效化。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整治。
会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水环境的治理关乎民生,无论是河道整治还是水库保护都需要系统统筹。最近,门楼水库附近的环境越来越让人心旷神怡,养殖户的整体搬迁,生态环境的修复让水库充满了生机。在门楼水库周家蚬一带,记者看到一片红色沥青铺设的崭新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不时有人骑着自行车环库游玩,沿着库区道路内侧隔离护栏将水库完整的保护起来。
根据《烟台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对门楼水库利用5年时间,改善其水环境质量,全面恢复生态系统。特别是近年来,福山投资3.2亿元打造“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对门楼水库实施封闭管理和实地生态修复,由此保护水源地。
在道路两侧,记者看到部分地区已经栽种了很多树木、植被等,为库区周边增添了一抹绿色。据了解,在水库内部,为改善水质和恢复生态原貌,福山区实施了门楼水库湿地修复工程,在实现封闭管理的基础上,在环库隔离网内侧,恢复浅滩湿地335公顷,主要培植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耐湿乔灌木等,丰富湿地资源,提升水库的自净能力。
今年,为保护好烟台市的水环境,市环保局将强化督查奖惩手段,成立督查办公室加大对各县市区突出环境问题的督查督办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市级“督企”与“督政”并重工作机制,强化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的督查,综合运用约谈、限批等措施,加大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问责力度。
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战,今年烟台市将加快实施已确定的10大类23项重点工程,深入实施《烟台市落实实施方案》,坚持“一河一策”,紧密结合河流沿岸的产业特点和污染来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确保“十三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河流、水库及近岸海域水质逐年改善。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逸周琳龚雯“国内眼科界有一段时间没丝裂霉素可用了,主要生产商海正药业2014年被辉瑞收购,更名为海正辉瑞,停止丝裂霉素生产,各医疗机构一直只能使用库存,最后一批药物批号有效期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