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受胡宝生同学之邀,去榔桥村看望一户特困家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教室改造的平房里,我们见到了退休教师胡道寅和他因病致残的儿子。在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胡老师的父爱情怀和儿子渴望求生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1968年10月的一天,泾县黄田乡中心小学的胡道寅老师喜得贵子,他给儿子取名“红峰”,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达到人生的顶峰。胡红峰出生的时候,和其他婴儿没有什么区别,但第二年盛夏的一天,儿子突然发热,胡老师赶紧抱着他到乡卫生院治疗,接诊医生认为是感冒,打了退烧针,但孩子的体温没有降下来。
胡老师发现儿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有点异样,特别容易感冒,退烧针不能让体温降下来;从来没有出过汗;舌尖经常溃烂,但从来没有说过“痛”;手、足反复受伤,经常红肿、溃烂。儿子只读到小学一年级不得不辍学在家。胡红峰7岁时,母亲承受不了对儿子病情无尽的担忧,带着红峰的姐姐和弟弟回了外地娘家,不久后和胡道寅办了离婚手续。胡老师毫无怨言,男儿有泪不轻弹,默默理解了妻子痛苦的选择。
一个人的解脱意味着另一个人的负担加重。从泾县到芜湖、铜陵,合肥再到上海,胡道寅背着儿子走过了大大小小几十家医院,求过的医生专家一个又一个,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一次在合肥治疗,住院十几天,因为没钱住旅社,胡道寅晚上只能和儿子挤在一张病床上。父亲两个字太辛苦,利用假期带着儿子看病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其间,儿子右足畸形合并感染,在上海一家医院给予右小腿下三分之一截肢手术。一直到2010年,在泾县医生和上海新华医院医生联合诊治下,胡道寅才知道儿子患有先天性无汗无痛症。
先天性无汗无痛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国内外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患者一般在3岁前就会夭折,鲜能活至成年。在红峰16岁时,胡道寅惊喜的发现儿子的鼻尖开始有汗,20岁以后,红峰的胸部、背部、手臂逐渐有了痛的知觉。那一刻,父亲再一次将儿子抱在怀里,悲喜交加。胡道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胡红峰在父亲精心呵护下,度过了人生五十个春秋。
2002年,胡道寅老师退休,每月的退休工资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和儿子医药费外,已经所剩无几,父子俩生活更加艰辛,日常靠捡废品补贴医药费。漏雨的老房子,残缺不全的木制旧家具,一张张泛黄的病历,一袋袋捡来的废品……这是一位父亲50年时间照顾病儿的苦涩见证。
“我今年已经75岁了,我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胡道寅表情凄凉,声泪俱下。胡红峰因为手脚溃烂,靠双拐移步,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睡都要靠父亲帮忙。在与这对父子交流中,胡红峰对父亲心中充满了感激,眼神中对未来生活又充满了渴望……
返程路上,宝生感叹道:“泾县乡村,有不少因病致贫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凄惨感人的故事。”
我理解宝生,他在县医院担任院长多年,在政策范围内减免医药费和发动医护人员捐款,曾经帮助过不少特殊病人和特困家庭。退休后,热衷于公益事业,为贫困学子捐款捐物。利用自己摄影师之长,深入乡村,拍下了一个个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的病人,拍下了一组组因病致贫家庭的画面,反映这一弱势群体真实的生活,旨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因病致贫的家庭尽绵薄之力。
岁月无情,父亲终将老去,面对胡红峰求生的目光,我想: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新闻推荐
颍上县铭颍草皮种植合作社在唐垛湖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马蹄金、马拉尼等绿化草坪,产品销售河南、山东等地,每年亩均可实现产值6000元,不仅效益可观,而且带动了当地16名贫困户脱贫。近日合作社工人正在压平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