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坎坷创业路 闯出新天地

来源:阜阳日报 2017-03-23 1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王林洪 崔学泽 武万勇
从下岗女工到人大代表,颍上县郑氏米业副总经理王凤,在人生的沉浮中,凭借坚强和勇敢,执着创业,成就如今一番事业。

下岗、务工,抓商机

1999年,18岁的王凤从阜阳行政干部学院毕业后,被分到半岗镇工作。刚端上“铁饭碗”,就因2000年乡镇机构改革而下岗。尽管沮丧,但王凤坚信命运要靠自己掌握和改变,自谋出路才能吃上饭。

2001年春节刚过,王凤和丈夫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起初,王凤在上海一家旅馆做服务员,丈夫开出租车。虽能保障基本生活,但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结余。面对现实,王凤认为靠打工只能饱肚子,要想富只有另谋出路。

于是,王凤和丈夫返乡发展。几年间,她摆过地摊、贩过水果、卖过服装……虽然没赚到钱,却积累了经验。2004年,她和丈夫做起粮食生意,用一辆农用三轮,跑霍邱,上夏集,去凤台……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三年多。

在此期间,王凤发现了商机。“淮南夏集加工大米的商人特别喜欢收购半岗镇周边乡镇的稻谷,这一带水稻灌浆时间长,水质好,加工的米口感更好。”王凤说,当时半岗镇周边还没有上规模的大米加工厂,她想尝试建厂。

2007年,王凤夫妇筹集了30多万元建立郑氏米业,但效益却不像王凤预期想象得好。王凤说,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产品打不开销路,生意不景气,加工设备时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流动资金变成了‘死钱\’,还欠下了一身债。”

困境中坚强面对

   2008年,稻谷价格一路走低,农户们卖粮难。王凤抓住了机遇,大量收购市场上积压的稻谷。“我用所有流动资金和借来的钱,收购50多万公斤水稻。”同年8月,粮价开始飙升。到2009年底,每公斤水稻上涨4毛多元。“50多万公斤粮食,我净赚30多万。”

王凤心里乐开了花,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她独自一人到广州、浙江、上海等地,建起产品销售网络,很快产销两旺。而此时,场房出租户却突然提出要解除土地租赁合同,这让王凤再次陷入困境。

当时,王凤怀揣80万元,不甘心创业梦的破碎。她想赌上全部家当再做米业。“亲朋好友没一个支持我。”但王凤还是毅然决然卖了房、车,筹集150万元,选地建厂。“买了不到4亩地,但要建400多万的厂,压力很大。”王凤说,150万元用完了,工人罢工了,厂房停建了,机器也不装了。“那种绝望真是无法形容,甚至都想睡一觉再也不要醒来。”

但决心建厂的信念支撑着王凤,她利用抵押贷款等方式,让米厂起死回生。这时收购小麦的季节也来临了。“当地许多信任我的农户,把粮食存在我这,我用高出银行利息的形式,分期付给他们。用这种方式,当年他们存了400多万斤小麦给我,使我渡过了这一次难关。”

  历经艰辛虽辛苦,得到“黄金”不忘情

   2010年9月26日,王凤的新米厂投产了。“那年粮食行情很好,好多外地客户都背着钱来俺这里等着拉货。”当年年底,王凤就净挣200多万。

在不断发展中,王凤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鑫福顺”系列香米。“产品远销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供不应求。”一位安徽定远的客商张远怀说,现在他每个月都要到郑氏米业拉大米,输运到上海嘉定,一次30吨,一个月要来四五趟。

王凤说,下一步准备发展公司加农户,把郑氏米业的牌子做大做强,走高端,做精米,为振兴颍上的农业做一份贡献。今年新春伊始,郑氏米业的烘干设备和大型仓储设施已投入建设中。王凤说,今年麦收季将投产使用,到时新建的仓储设施也能满足周边10多个乡镇的粮食存储。

如今,郑氏米业年销售额近2亿元,但王凤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父老乡亲。米厂刚发展起来,王凤就带领周边父老乡亲和贫困群众共同致富。目前,米厂常年用工百人左右,其中有六成员工都是贫困群众。“我在这干七八年了,主要装米、卸稻子,淡季一个月工资有五千块钱左右,旺季能有七八千块钱呢。”半岗镇前李村贫困户张永志说。

不仅如此,王凤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地修路、建桥、助学、助残、敬老每项活动必有她的身影。2016年中秋节前,王凤向谢桥镇、半岗镇199名孤寡老人捐款捐物达3万多元,9月她又向八里河镇马店村学校捐助助学金2万元。10多年来,她累计捐款近40万元。

回想当年,王凤感慨万千,但她仍不悔曾经的坚持,这让她成就了如今的事业。多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阜阳市百强企业”、“阜阳产业化龙头企业”。王凤也被选为阜阳市人大代表,并先后荣获阜阳市“三八红旗手”、“农村致富带头人”、颍上县“创业之星”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草皮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颍上县铭颍草皮种植合作社在唐垛湖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马蹄金、马拉尼等绿化草坪,产品销售河南、山东等地,每年亩均可实现产值6000元,不仅效益可观,而且带动了当地16名贫困户脱贫。近日合作社工人正在压平草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坎坷创业路 闯出新天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