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大早,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一筐筐刚“洗过澡”的白萝卜正排着队,等待装车外运。72小时后,它们将抵达内蒙古满洲里。经过“绿色通道”后,出现在俄罗斯的各大超市里。“每次发货约40吨。萝卜越卖越远,我们的口袋也越来越鼓了。”菜农黄冬春自豪地说。
A 坚持有机 俄罗斯订单“飞”进村
2012年,在外打工的黄冬春回到老家,流转河滩地200亩种植萝卜,并成立了蓬安县冬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植有机萝卜必须施用农家肥。但近年来中坝村外出打工者增多,家里做农活的都是些妇女和老人。一亩地要2000至3000公斤农家肥,如果全靠人工挑,劳动强度太大。为了达到有机萝卜种植要求,施肥时,合作社组织人力对社员的蔬菜进行集中施肥。
难的还有治虫。过去采用低毒高效农药,太阳越大治虫效果越好。现在用的是生物农药,要求在傍晚喷雾施药,虽然成本跟以前差不多,但很麻烦。有村民想走捷径,偷偷施用低毒高效农药,结果,萝卜一检验就现了原形。
为维护蔬菜基地的良好形象,菜农们相互提醒,互相监督。“农药残留超标,种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顷刻就倒了,划不来。”一村民坦言道。
严格按有机标准种植出的萝卜,让菜农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坝村有506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年均收入超过1万元。黄冬春说,中坝村空气、土壤、水源非常有优势,按照有机标准种出来的萝卜,品质好,通过了相关食品认证,产品供不应求,从2014年起,来自俄罗斯的订单就源源不断地“飞”进该村。
B 出口创汇 小萝卜致富贫困户
“要让中坝村出国赚外快,从播种开始,就要下苦功夫。”3月20日,艳阳高照,乘坐黄冬春驾驶的拖拉机,记者来到萝卜种植基地。
记者注意到,拖拉机的驾驶室里挂着一本小册子,上面详细记录着每茬萝卜何时播种、何时定植、何时施肥、施什么肥等内容,就像妈妈给孩子制作的“成长纪念册”。
“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是冬季萝卜。俄罗斯冬季寒冷,蔬菜产量下降,需求量大。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拿下了这个难得的海外市场。尽管出口量不大,一年仅有2000多吨,但产品检测特别严格。所以种植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否则会影响产品出口。”黄冬春说,合作社严格按照标准种植,中坝萝卜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中坝村也因此被四川省认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记者在萝卜种植基地看到,村民将新鲜的萝卜拔起,装上拖拉机运至村里的萝卜清洗基地。经机器清洗后,萝卜按个头大小被分拣装箱,送入集装箱货车的保鲜库里,“萝卜检验合格后,菜农就能拿到钱,前前后后只用1个小时。”黄冬春说,2014年,加入合作社的506户农户中,有一半左右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贫困户获得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到2016年底,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C 扩大旅程 下一个目的地确定欧洲
菜农地里的萝卜被装进大货车的保鲜库后,它们的出国之旅正式拉开了帷幕。经3天3夜的陆路运输,达到37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满洲里。次日,中坝萝卜通过国家农产品进出口快速通关通道,被送进俄罗斯的各大超市。
由于种植时严格把关,中坝萝卜出国都可以走“绿色通道”。
记者了解到,满洲里海关专门为果蔬开通了“绿色通道”。中坝萝卜1分钟左右就能完成通关手续,通关效率大大提高,解决了萝卜保鲜难、易腐烂的问题。
看着自己种的萝卜远销俄罗斯,黄冬春非常自豪,“‘绿色通道\’开通后,我们种的萝卜销售很好。一个品质好的中坝萝卜,在俄罗斯能卖到人民币10元左右。现在,我又在长梁马回等地流转土地3600多亩种植萝卜,年销售收入可达3000多万元。”
但中坝萝卜旅行的终点并不止于俄罗斯。为了让中坝萝卜顺畅地进入外国人的厨房,该县聘请营销人员和市场观察员,设置了近10个国际营销网点。“中坝萝卜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蓬安县某蔬菜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目前,中坝萝卜的种植“版图”正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三坝乡和正源镇,种植面积接近10万亩。
新闻推荐
聚焦素质教育 着力推进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化 凉山州举行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近日,由州教育局主办,州学生体育艺术协会、州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2017年凉山州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推进会暨首届“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裁判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西昌举行,来自全州17县市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