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来源:广安日报 2017-03-23 06:15   https://www.yybnet.net/

□段靖 谭万勇

2012年以来,武胜县乘着“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东风,以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改造为契机,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以“四课同创”课程改革为抓手,多方筹措资金,着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一系列有益、有效的探索,正逐步缩小该县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打造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胜样本”。

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化——夯实“硬条件”

“以前的电脑陈旧,学生一用就死机,到网络教室上微机课都不愿意去。2016年,我们学校重新换了150台学生用的新电脑,网速快,学生用起来方便多了。”日前,永胜学校教师张春红欣慰地说道。

不仅是永胜学校,步入鸣钟乡玉皇楼村小,学校全新的面貌也让笔者眼前一亮:崭新的教学楼屹立在校园,一排翻新的红瓦白墙房,是学生的食堂、科学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我们的学生在专门的网络教室里学习,不仅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还能熟练运用多款软件。”该校校长段益告诉笔者,现在村小的信息技术装备并不比城里差。

“环境变了,老师们的心态也转变了。”教师张普望着教室里全新的交互式电视,兴奋溢于言表,“以前,我们上课是两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数学课下来板书多,弄得全身都是粉笔灰。现在,我们算题,用激光笔轻轻一点,演算过程清晰明了,既方便又干净。”

2012年以来,武胜县把教育技术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按照初期搭建平台、中期软硬兼顾、后期运用开发的思路稳步实施。5年来,先后投入7888万余元购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为学校购置教学电子白板700套,配置65—70寸交互式电视680台、教学及学生用计算机7000余台,为33个教学点建设“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全县建成校园网93个,所有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

据统计,2010年初中生机比为10.9,小学为8.6,班班通购置数为96台,比例为全县的8%,2015年比例达到100%。城域网2010年出口带宽为100M,现在出口带宽为1.3G;2010年各校之间的带宽为10M—100M,现在的带宽为100M—1000M。2010年,该县人人通建设为零,现在76.5%的学生在省级平台上注册,使用上了人人通。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均完成了信息化办公。

“以往因设备配置不足而不能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现在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得以直观呈现,教师学识水平的差异也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优质资源而逐步缩小。”正如宝箴塞小学校长邓毅所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完善,为乡镇教师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打破了原有封闭的环境,缩短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让农村学校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队伍信息技术专业化——建设“人才库”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人才短缺才是乡村学校薄弱的根本所在。在提升办学硬件的同时,武胜县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专业化,为农村学校注入了师资人才的“源头活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网络研修班学员有四个角色,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培训叫学员,学成回来指导培训叫专家,管理培训人员叫班主任,举办讲座或献课人员叫讲师。”2016年1月,在四川西南区市县国培绩效考核交流会上,武胜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据悉,2015年,武胜县举办教育信息化建设“班班通”设备使用培训,来自全县各学校的1020名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批“种子选手”又分批分期进行各类培训。历时两年的“扫盲”,全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达标率为100%。

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组成“新方阵”

网络的连通、设备的安装仅是基础,队伍建设只是平台,还需“有米下锅”。“米”从何而来?武胜的答案是:主要靠自己。在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基本完工之后,武胜县又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库等平台建设。

建好教育管理平台。为让设备能使用、好使用、常使用,武胜县教科体局出台考核办法,以县电教馆牵头组成督察组,综合考核各学校设备使用、资源建设和教学科研进展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

建立教育资源库。各学校健全中小学优秀教师网上辅导课程体系,网络视频平台和网络教研平台逐步完善,为教师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提供便利。武胜中学升级了校园网,并与江西金太阳合作,教师备课、组卷进入“快车道”;烈面中学与成都七中“牵手”,通过网络直享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中学与西南大学“联姻”,构建起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新体系;城南小学与成都泡桐树小学实行网上教研,构建起教研联合机制。

此外,武胜县城域网建设有县级资源平台,内部容量高达250G,资源主要来源是县内学校教师参与的示范课、竞教课、教育教学课件、教案等,目前已收集了5000余个教学课件及大量参考教案、学科试题等资料。该县学校鼓励教师注册县级资源平台,以借助这些平台,共享教育资源。

同时,该县还实施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互帮共建”行动。建立县城教师支教、农村教师跟班学习制度,搭建城乡学校联动平台,全县16所优质学校和38所边远薄弱学校结为“互帮共建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特色化——提升“均衡度”

“我们要以‘互联网+智慧教育’为抓手,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构建灵动的互联网背景下\‘三活’高效课堂模式,常态化开展阳光大课间、课外\‘3+N’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课改成果推广。”2017年春季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武胜县教科体局主要负责人如是说道。

据了解,武胜县深入实施常态课研创优质、自主课堂创高效、阳光课间创活力、多彩课外创特色的“四课同创”课改再启航工程。5年来,武胜课改得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课改体系。“四课同创”课改被全国课改联盟向全国推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检查验收,并被列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广项目。

烈面初中“三三四”、双星小学“星光”、乐善学校“361”、沿口初中“四七四”、民族小学“三段六步”等课改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无模到有模、从有模到脱模,武胜课改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解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通关“钥匙”就是要打造智慧校园。武胜县将继续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分享给乡镇学校,让乡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平等的教育条件,从而迈上真正的优质均衡发展台阶。

新闻推荐

川内5所高校 2017年自主招生报名启动

日前,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各简章均遵循了教育部此前的规定:招生考试时间全部安排在了高考后。今年,仍然有90所高校参加自主招生,但由于部分高校只在当地自主招生,因此,四川考生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