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宣县东乡镇屯应村村民雷永慧结束了在广东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作为当时村里的一名贫困群众,雷永慧接受了返乡创业青年雷善邓的建议,加入他的养殖团队。今年初,外地老板来到雷永慧的养殖场,以80元每只的价格,打包收购了1900多只生态养殖土麻鸭。这让已经脱贫的雷永慧更加坚定跟随雷善邓发展特色养殖的信心。
雷永慧口中的雷善邓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算上雷永慧,当地已有20多名青壮年农民在雷善邓的帮助下解决了就业问题,他还因此被评为武宣县“五星”党员。而在2015年前,雷善邓和村里众多年轻人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外出务工青年。
如何从打工仔变成致富带头人?故事还得从雷善邓返乡创业说起。背靠大瑶山脉的武宣县东乡镇山美水美,物产富饶。2015年,雷善邓看中了家乡的资源优势,决定告别在外打工的生活,在驻村“第一书记”黄林的帮助下,开启了回乡创业之路。
“每只鸭子至少要养足120天才能出栏!”创业之初,雷善邓就给自己定下了思路,决定利用当地优质的山泉水、牧草生态养殖土麻鸭。于是,他拿出几乎所有积蓄,试养了500只鸭子。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经过大半年的忙碌,雷善邓的鸭子终于长成出栏,而这时真正的问题才出现在他面前。尽管鸭子肉质鲜美,却因无人知晓,始终打不开销路。“这种鸭子凭什么值80块。”前来购买鸭子的老板一听到价钱,连连摇头。
鸭子卖不出去,别说收回成本,就连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雷善邓急,黄林更急,于是两人合计,决定提着鸭子亲自跑市场。
“饭店已经有供货商了,你们去别家看看吧。”“你们卖的鸭子太贵了。”“你说是生态鸭,我看是骗人的!”……起初,两人四处碰壁,得到的尽是质疑声。
眼看囊中羞涩,雷善邓狠狠拍了一下大腿说:“不行我们就自己掏钱,把市场上的鸭子买过来,请那些老板吃一次‘全鸭宴\’。是好是坏,让他们尝过再说!”
于是,雷善邓咬牙筹了几万块钱,把市场上各个品种的鸭子都买了遍,然后分开烹饪,让老板、客户在不知品种的情况下逐份品尝。
“品质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我看这鸭子值!”试吃后,雷善邓的鸭子因其口感鲜美,很快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之前对雷善邓存有质疑的客户也有了180度的转变,从那时起,雷善邓接到的订单电话开始多了起来。
当前,雷善邓的“醉美东乡”生态养殖土麻鸭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仅去年养殖规模就达2.5万羽;他成立的广益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吸收群众参与养殖。为进一步打开销路,他通过与醉美东乡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跑腿快车商城(天联电子商务)、武宣县亿康贸易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年产值达30多万元。
“去年镇里举办葵花节,我们卖掉了一千只鸭子!”如今,雷善邓一有时间就外出跑市场。他说,今年合作社要新增一个养殖场,再增加一万羽鸭子,把销路拓宽才能让更多贫困户和返乡人员安心地和他一起创业。□本报记者 陈千立 通讯员 江铭颜
新闻推荐
了6个“项目”,按照合同,回报可达数百万元。在生病后,她将这笔丰厚的“遗产”告诉了儿子。不过,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这6笔投资全是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如今很多迹象
过去6年时间,70岁的胡效敏共花了80万元先后投资了6个“项目”,按照合同,回报可达数百万元。在生病后,她将这笔丰厚的“遗产”告诉了儿子。不过,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这6笔投资全是针对老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