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贞在给听障儿童上康复训练课。本报记者范少伟摄8日晚上,4岁半的梁浩然还没有从参加《中国好少年》比赛的兴奋中缓过来,与妈妈一起逛商场,听到音乐也会跟着跳,特别兴奋。梁浩然是一名听障儿童,他和济宁市“小不点”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的8个孩子,1月1日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好少年》比赛特等奖。张传贞是济宁市“小不点”听障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她退休7年来,共帮助名听障儿童做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范少伟
孩子听力有障碍
爸爸妈妈急哭了
1月1日上午9点,孩子们在台上欢快地舞蹈,台下的老师孔米娜捏了把汗,比孩子们还紧张。最后一个奖项“特等奖”,当主持人宣布是“济宁市小不点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时,坐在孔米娜身旁的孩子们跳了起来。
梁浩然是参加比赛者年龄最小的,4岁半,半年前查出听力障碍。“在济南省立医院查出来的,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哭了一路。”梁浩然的爸爸梁申申说。
为孩子有听力障碍而感到苦恼的还有唐夫超。“孩子3岁时查出有听力障碍,配上助听器后,周围异样的眼光让她很尴尬。”唐夫超说,孩子戴上助听器后,所有的人都要问,有段时间孩子很烦,不愿意再戴。在“小不点”康复中心经过近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听到音乐就会跳舞,喜欢说话喜欢笑了,不再害怕陌生人。
创办康复中心
儿媳也“加盟”
张传贞今年岁,年从济宁市民政局退休。在民政局工作时,她从事的就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工作,退休后,一些孩子家长找到她,希望继续给孩子做康复训练。
“退休后时间更宽松了,就在家里教,家里装不下,就租了一间房子。”张传贞说,多时十个孩子,少时四五个,家里从来没有断过听障孩子。到目前为止,共帮助个孩子接受康复训练。
在家里教孩子,张传贞的这一举动感染了儿媳杨丽莉,杨丽莉边看边学,悄悄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后来杨丽莉又到北京系统地学习了儿童听障训练课程。
干这一行可以,张传贞给儿媳定了三条规矩,一是不能和钱有关系,二是要坚持,三是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就一定要帮助他。
年2月日,“小不点”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正式开课。
“多位老师,加上水电气暖等费用,一个月的支出得四五万,而这些孩子进来都是免费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张传贞告诉记者,每个孩子有元的国家补贴,要到半年或者一年康复期结束后,到孩子户籍所在地的残联去结算,而在这里康复的孩子大部分是济宁市个县市区的,如果挨个去结算,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目前大部分孩子的补贴还没有到位。
看到孩子康复
很有成就感
徐明是“小不点”康复中心的义工,每周四上午,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教孩子们学习非洲鼓。刚开始上课时,孩子们比较紧张,时间长了,孩子们都很期待上这节音乐课。现在孩子们看到他,就会围上去抱着他。
有一个小女孩,刚上课时不和老师同学有任何交流,就喜欢自己待在墙角坐着。“三节课后,小女孩开始学习了,也爱笑了,可以看出来孩子的变化挺大的。”徐明说,和正常的孩子相比,听障儿童更敏感,多少会有点自卑,但“小不点”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变得快乐、开朗、自信。
有的家长不能正视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问题,不敢让孩子坐公交车,或者在公众场合把孩子的助听器摘下来,但是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家长都能正确面对这个问题了。“孩子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就像近视的孩子需要戴眼镜一样。”一名听障儿童的妈妈说。
“看到孩子康复了,很有成就感。”杨丽莉说,希望社会能正视听障儿童,让听障儿童有更多平等的机会,对听障儿童有更多的包容和尊重。
新闻推荐
巴马百魔洞出水口,疗养者们在浸泡身体。随着巴马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退休老人和重病患者来到巴马寻找好环境。(图片来自《成都商报》)巴马百魔洞广场健身的疗养者。(图片来自《成都商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