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义平生师友间●李晓西

2016-11-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我是重庆江津人,随父母在玉门敦煌一带石油工业基地生活学习多年,有幸考入地区所在地的省属重点中学酒泉中学(下简称酒中)读高中,毕业后,到现在属于嘉峪关新城公社插队。我对古城酒泉怀有深深的眷恋。眷恋里,交织着我对母校酒中的感恩,交织着我和陈世勇校长谊兼师友的缘分。结缘陈校长,是我中学时期最大收获之一,相信我在酒中的大多数同学会有同感。

纪念陈校长,话从哪儿说起?——劝学。

酒中当年最出色的语文老师赵叔铭(作家,曾任酒泉文联主席,《阳关》杂志总编)有过回忆:“陈校长诲人不倦的核心是‘劝学\’。每见师生,总是劝你读书学习。他那对人‘连珠炮\’式的说教,一点都不让你烦躁,相反觉得确实很需要。陈校长既是一位很严厉、很负责的师长和领导,叫人生发敬畏又倍感亲切;又是一位令人完全信赖的热心肠的长者和朋友,叫人感受君子之交如坐春风;更是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的为师者,叫人明确方向找到路径。”

我们那几届同学,从课堂上直接接受陈校长教育的并不多,学习的收益多是来自他培养的学风、营造的学习氛围,有不少人因为受到他一次次劝学恳谈而终身受益。比如,陈校长始终把培养尖子学生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他约谈各班学习特别好、有突出特长的同学,指导他们做好过硬作业,要求他们“一马当先”“再上层楼”,成为所在班级乃至全校的标杆。陈校长通过尖子学生带起勤学苦练的学风,倒逼着教师做好过硬教案,努力改进教学。还如,陈校长深知“木桶效应”对整体教学水平的影响,特别注重启发后进同学的潜在能量,经常把他们和任课老师一块叫来,探讨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有的同学的学习因之出现令人吃惊的进步。

陈校长从省城调来那年,我正上高一。我们那一级两个班的同学中,他和我谈话的次数可能最多。班主任刘伯鲤先生说:“校长关注李晓西,因为他年龄最小,还因为入学考试成绩最高。”

陈校长智慧很高,知识面广,讲话言谈极具感染力和鼓动性。他很注重学生的校外知识来源和家庭教育环境。平常话题主要围绕学习,有时也天马行空出人意料。得知我外公是九三学社的发起社员,时任四川省社的负责人,他滔滔不绝说起九三学社团结高级知识分子、在国统区推进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故事。那可是在“文革”前夕,民主党派几乎无声无息的时期!校长对民主党派的尊敬使我深感意外。我后来才知道,陈校长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兰州大学“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再后来,我有了更深体会,正因为有陈校长这样的守望者,历史真相才不容易被屏蔽。

陈校长和学生谈话,很少居高临下地说教。他身体力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倡导对话互动,乐见对抗争辩,对和自己激烈辩论过的学生(我算一个),他由衷喜爱,多加提携,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关注。

1978年,我从嘉峪关党校考上兰州大学。踱步校园深处,看到在兰大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陈校长的入党介绍人魏郁的名字,不由我想起他在“文革”期间的遭遇。

陈校长会写诗,但很少拿去发表。我印象很深的是 “文革”期间,在墨汁飞溅,红笔打叉的大字报上 “发表”的一首:

“膻风腥雨几度秋,

山河破碎待谁收?

愿君共作楫江语,

驱彼倭奴报国仇。”

这首诗是陈校长参加国民革命军青年远征军夕前所作,曾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造反派拿它当陈校长效忠反动派的证据大加讨伐,势也汹汹。突然,讨伐又偃旗息鼓。为什么?怕作品表达的爱国精神引起同情!诗,先是被当罪证抛出,紧接着被圈定成“防扩散材料”收起。戏剧性的演变过程,似乎在提供例证,证明杨利民同学的预言:“当年对陈校长的无休止批判斗争,其实助推了他的正能量持续扩散。”陈校长治校两年,被批斗了七八年。批斗目的是为种植仇恨,殊不知却因之培育了敬重。许多师生正是通过一系列所谓揭发、批斗才对校长有深入了解,并产生由衷爱戴。有些老师同学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滤清,才感悟到陈校长所作所为的难能可贵……

可见,真实的历史,原本是无法打底稿的。

“文革”后期,嘉峪关成立市委党校(起先名为干部学习班),原甘肃省高级法院办公室主任辛荣新调任学习班革委会副主任,分管师资和教学。辛主任在兰州大学法学院上学时,由陈校长介绍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他到职后即去酒泉看望刚出牛棚的陈校长,说起党校工作困难重重,最大困难是缺乏教师。陈校长向辛主任推荐了正在市农村工委工作的我。几年后,辛主任“归队”调回高级法院任职,临行时给党校同事留下一句话:“陈校长说李晓西是:‘探索真理胆大如虎,研究问题心细如发\’。”过了好多年,我才得知校长如此高看,实在为之汗颜,宁愿看成是对我鞭策鼓励。

陈校长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学生把自我完善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他支持学生把握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包括鼓励有条件者从政。对已经在领导岗位的学生,他总要设法告诫他们继续坚持学习,常说的一句话是“文章千古事,纱帽一时新”。酒泉中学老三届同学中,我可能较早担任正局级职务。我想,自己在中国社科院是读万卷书,在国务院工作是行万里路,现在应该去大学育‘万棵树\’。于是,我辞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一职,转行去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消息传到甘肃,昔日的老师同学不理解者居多,有人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对我的选择,陈校长如是点赞:“立乎大者,小者不可夺也!”在他心目中,做学问传道授业永远是头等大事。

在古建筑群与大片园林错落有致的酒中校园里,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我告别了懵懂的少年时代,开启了“自觉而有意识”的人生之旅。1968年深秋,高中毕业要到农村插队,家中亲友都主张我回四川,毕竟天府之国各方面条件,远远好于戈壁滩之中的酒泉。但我执拗地选择了新城公社。我和张衡洲、杨利民、全宪义、范天敏等同学,落户到长城脚下、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荒凉农庄。走进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苦累贫困寂寥中,我们没有忘记陈校长“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的感言。知青点昏暗的煤油灯下,大家偷偷传阅着一本本十分难得的文学名著。我自己还读过一些相对容易找到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经典著作。我们用读书来拒绝退化,远离粗鄙,无意识地给未知的将后做着知识准备。事实上,新城那拨同学以后对社会的奉献,远远超过了接受再教育时,对插队知青“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成才预期。

今年元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书展上,展出了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们的老校长》。书的作者名录中,我看到了张衡洲、杨利民、李自仁、周谦仁、田俊等同学的名字,细读他们笔下的酒中往事,感同身受非常亲切。

《我们的老校长》出版发行后,相关评论文章频频见诸报刊,好评令人振奋。我以为,最值得庆幸的是,陈校长生前看到了这本书,也看到多篇精彩评论。对于一个九死不悔献身教育的老人,这本蕴涵深情的“弟子说”,无疑是最可心的厚礼。

陈校长辞世后,纪念他的文章、诗歌词赋及书画作品纷纷面世。在大家的支持下,陈新民编辑整理了这本《我们的老校长(续集)》。想想看,《续集》作者的身后,《续集》将面对的读者,多少人在追思纪念陈校长。作为他的学生,我感动又感激!

有幸先睹《续集》手稿,读到陈校长夫人、数学老师余翘玉的回忆,不禁泪水潸然。无论是在逆境里,还是在阳光下,余老师和陈校长牵手走过63年的婚姻生活,一路受人尊敬、一路令人羡慕。

读《续集》作者的,浮想联翩。陈校长宣讲“树立自己人生的珠穆朗玛”时的沸腾场景,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神色,恍如昨天,历历在目。他和师生“激情点燃激情,智慧照亮智慧,思想碰撞思想”的互动,活跃在多少同学的青春记忆里?他仰之弥高的背影,存留在多少同学的心底?

这些稿件,我想起著名学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穆涛谈论陈校长的一句话:

“要让后代记住,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校长。”

借此机会,我向酒泉和嘉峪关的朋友们,简单汇报一下自己的科研情况,也希望告慰陈校长在天之灵。这多年来,我大体上说是做了三件事,或者说在“三化”(市场化、绿色化和宏观经济学的中国化)出了些成果。这里着重谈谈“市场化”研究方面的努力及成效。

1986至1987年间,当国家体改委征集改革思路和方案时,在中国社科院领导支持下,我曾组织了十几位博士完成了十几万字的市场化改革报告,从多方面论证了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我主笔的《市场化改革思路的主要特征与内容——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一文, 200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选编的三卷本《中国经济学百年经典》收录。2000年以后,为争取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工作,接受商务部委托,我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主持先后完成了四本《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报告的中英文版出版后,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报告”作为中国政府进行市场经济地位磋商的基本资料,正式提交了给欧盟、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发送给我国100多个驻外使馆。《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获第十一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元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就高校系统上千大学提名表扬了5个研究机构,其中提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在市场经济地位研究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当时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和商务部的周虎城副部长,曾率教育部门和商务部若干司局长专程来校,对我创办的研究所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2009年时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出版总署组织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果重点书系》,其中,特邀我完成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一书。本书在2012年获得了吴玉章经济学一等奖。

前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工作了半年,回国后,将反映我学术活动的图文集《哈佛大学访问交流汇报》带给陈校长,在书的扉页,我恭恭敬敬写上:请老校长指教。后来,兰州有同学电话里给我说,陈校长住院时,还把图文集带在身边……

从兰大毕业,我读硕士、博士,任职、任教都在北京。几十年来,陈校长的牵挂好似脉脉长流水,始终明净温暖地萦绕着我的心田。

作者简介:李晓西 男,汉族,重庆人。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市场化理论的先驱。 中国环境保护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召集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gip·ccd)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院名誉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研究司司长。

新闻推荐

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邮政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赵文君)10月9日是第47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世界邮政日致辞中说,邮政业已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服务行业,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邮政市场。马军胜说,我国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义平生师友间●李晓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