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师傅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本报记者杨涛摄
本报讯(记者杨涛)河北籍农民工杨师傅等人从2015年3月起在甘肃靖煤矿用装备集团白银橡塑有限公司搭建彩钢房。2015年7月彩钢房搭建完成后,杨师傅多次向该公司讨要被拖欠的6万余元工钱未果。对此,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称,因杨师傅等人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尺寸设计不合适,导致建好的彩钢房又得拆除,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只要双方肯各退一步,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会立即支付拖欠的工钱。
奔波1年多仍拿不到工钱农民工急切盼望讨薪
据杨师傅介绍,2015年3月,他承接位于市区高新区产业园的甘肃靖煤矿用装备集团白银橡塑有限公司的工程,和近10个来自河北老家的农民工一起在该公司工地上工作。“这家公司是一家私企,我们主要负责在工地上搭建彩钢房。”杨师傅说,在施工前,他们就和公司负责人口头协议,工程完工后支付给他们所有的工资,而在施工结束清算账目时,更是起草了书面协议,工资合计10万余元,落款上有公司公章和负责人的签名。
采访中记者得知,当年7月完工时,该公司共为杨师傅等人支付了4万余元的工资。根据合同内容,该公司还应付给他们6万余元。在离开白银前,该公司的负责人称剩下的工资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给。
而令杨师傅没有想到的是,对方所说的等一段时间一晃就过了一年多,工资还是没着落。一年多来,杨师傅反复联系了该公司负责人若干次,但对方一直借各种理由推脱。由于现在接近年底,他和其他工友要回河北老家,所以更加急切盼望讨回拖欠的工钱。
农民工多次要求对账欠薪单位不予回应
杨师傅告诉记者,他曾多次与该公司就资金进度等问题进行协商,并提出处置意见,以便尽快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但未得到明确答复。此后,该公司的负责人突然表示,合同上的账目有问题,和公司会计留存的数据不相符,所以要想结清工钱,就必须需要双方进一步对账厘清。
“我们当时签订了多份合同,每份合同都有具体的账目,我们当然愿意厘清账目,但每次提出对账的提议却一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对个账更是难上加难。”杨师傅说,在此期间,该公司又提出他们所搭建的彩钢房没有设计好尺寸,存在质量问题,即将面临拆除,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该公司不能支付拖欠的工钱。
采访中记者得知,为了尽快讨回工钱,万般无奈下,2016年11月10日上午,杨师傅等人一气之下将该公司的大门堵住,并在大门附近悬挂了讨薪的横幅。该公司报警后,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并了解事情缘由后,协调该公司积极处理此事。
双方各执一词目前已讨回4万多元
该公司为何迟迟不肯支付拖欠的工资呢?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该公司了解情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师傅在承揽工程后,该公司一直正常履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但随后,杨师傅等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计好相关尺寸,导致完工后没能通过验收。“搭建的彩钢房近期要全部拆除,这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经过多次协商,只要双方肯各退一步,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会立即支付拖欠的工钱。”
而对于该公司负责人的回复,杨师傅表示并不认可。他坚持表示:“我们就是干活的工人,老板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尺寸也是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施工的,所以肯定是按时保质保量的完工。”他说,该公司因为这个理由扣工钱,工友们一致反对,“说实话,我们工人干活爬那么高,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忍受着酷暑,挣的是血汗钱,真的不能让啊。”采访中,杨师傅希望双方能尽快对账核实清楚账目,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相关款项。
截至11月13日下午,该公司已为杨师傅支付所欠工钱的4万余元,而对于还未支付的2万余元,杨师傅表示,近期将整理所有的合同,力争将维权进行到底。
新闻推荐
图为开幕现场。本报记者杨涛摄 图为一摩托车俱乐部成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杨涛摄 图为哈雷骑士们摆出各种姿势,将精彩瞬间定格。 本报记者杨涛摄 图
图为开幕现场。本报记者杨涛摄图为一摩托车俱乐部成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杨涛摄图为哈雷骑士们摆出各种姿势,将精彩瞬间定格。本报记者杨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