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大大的户外荧幕,坐在院里有说有笑,乘着凉,看着电影,这已经是很多年前才能出现的景象,却成为了老人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没有磁带、光碟的年代,看电影留给我们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乡村电影记事
□胡佑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当时在读小学。乡村资源贫乏,十分闭塞,更别说有什么娱乐活动了,惟有看院坝电影是我和小伙伴最盼望的事,那时虽说村里不富裕,一年七八场电影还是包得起的。乡下的电影大多设在村里宽敞的院坝或小学校园里,挖两个坑,三两根木头,再挂上一幕布,就成了露天电影院。
天还未黑,幕布周围便围满了三三两两观看的人,而我们小孩子更是等不及吃饭,就去占位子去了。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人到个八九不离十,放映机便嗡嗡地转动起来,一道白光亮过,喧闹的人群立即静如止水。没有人大声说话,大家竭力保持安静,目不旁观、津津有味地跟着银幕上或悲或喜的故事情节转。微风拂过麦场,胶片滑动的声音清晰可辨。只有在换片的间隙,人群才有骚动,已经在别村看过一遍的,便给周围的人神吹故事的结尾如何如何。娴静的一弯月牙儿歇在老槐树枝桠间,几只鸟儿尖叫着从头顶飞过,这是在城里的电影院里享受不到的粗狂。
轮到邻村包电影,等我们赶到的时候,整个院坝早已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就只好坐到银幕的背面看倒影,其实反面和正面只是图像反了个个儿,并不影响视觉。待到临近深夜时分,电影收场,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路开心地跑着、踢着、笑着,带着心底最简单的那份满足赶回了家。
在乡村露天影院,我看了 《上甘岭》、《小兵张嘎》、《地道战》等好多影片,虽然有些片名及故事情节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乡村电影给予我的单纯快乐却刻骨铭心。多少年后,我依然时时想起儿时在乡村看电影的情景。
难忘抗战老电影
□刘小兵
上世纪七十年代,跟随父母生活在新疆建设兵团一家农场。在那个物质生活单调、贫乏的年代,看电影就成了我们儿时最快乐的事情。
那年头,放电影是团部组织的。按各连队的顺序,逐连放映。记得我们所在的驻地离团部较远,每到团部的放映车队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往往已到了晚上11、12点。在众多的影片中,我最喜欢看战斗片,尤其对 《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抗日电影喜爱有加。看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电影,众多英雄的形象久久挥映在心头。记得第一次看《小兵张嘎》是在半夜时分,那晚,正在酣梦中,突被父亲摇醒,说是团部的放映车已到了连队,准备放一部战斗片。听说有战斗片看,我立马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搬着小凳就跟随父母到了连队操场。随着影片的放映,我记住了嘎子这个小英难的名字,对他的英雄壮举充满了敬佩。以至于电影散场后,我还和几个小伙伴偷偷搭上团队的放映车到了下一个连队,又看了一遍才罢休。
这些抗战影片看得多了,心中渐渐就升起一股向往之情。总渴望长大后,也能像这些英雄们一样,奋战在沙场,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于是,小伙伴就相约走出家门,一方扮成英武的八路军、游击队,一方则扮成蠢笨的日本鬼子,在农场里打打杀杀的,激烈的“拼杀”场面,常常引得大人们驻足观看。这些抗战影片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我不会游泳,更不敢爬树。为了向英难看齐,我不仅学会了游泳,也敢于爬树了。为了像嘎子一样充满智慧,我也一改往日的懒散,在学习上更加用功了,最终,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我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向我心目中崇敬的英难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看抗日电影的美好记忆,常常挥映在眼前,激励着我奋发向上,不断向着人生的台阶,用力攀登。
上世纪七十年代看言情片
□王大庆
1978年初夏,我所在的小城刮起了一股越剧电影 《红楼梦》旋风。人们到处奔走相告,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其放映盛况空前绝后,小城两家电影院,一家人民剧场,一家工人文化宫,一家人民大会堂同时放映仍满足不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大家“倾巢出动”,来小城观看禁锢多年的“言情片”。影院门前人山人海,等待退票的是一拨又一拨。提前订票的时间已从三天变成了五天,而影院前的人流仍越涌越多,连附近县城的人也闻讯赶来。
第一次看言情片,那喜悦绝对不是当代年轻人能想像的,场内那气氛,完全被剧情所感化着。当放映到徐玉兰扮演的《宝玉哭灵》那一段时,场内一片抽泣声,有些老人甚至哭出声来。黑暗中,能辨认出许多观众从口袋中掏出手帕擦泪不止。我虽是不轻易掉泪的男儿,但受此情此景感染,也禁不住泪水盈眶。
散场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着那一幕幕的情节,心里总被剧情所笼照着。再想看一遍的欲望十分强烈,第二天夜里忍不住又上影院过了一回“红楼”瘾。
大概是花季少年的缘故吧,心里总被林妹妹所左右着,眼前也总是她的影子,那一颦一笑让人像被牵了魂似的。想必这如同现代年轻人追星一样。但那时的我们更多了一份爱情雨露的成熟,或许情感世界的阀门也是从那时被开启的,至少让我在朦胧的启蒙中懂得了什么是爱。
在以后的日子里,《红楼梦》在我们那个小城里一直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千家万户、左邻右舍到处都在谈论《红楼梦》,几乎人人都能哼上一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越调。饰贾宝玉的徐玉兰和饰林黛玉的王文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而《红楼梦》中的越剧曲调也成了当年我们这一代人的“流行歌曲”。
新闻推荐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