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首尔为中国游客举办了“欢迎周”活动。图为9月29日,游客在参观首尔的星光大道。新华社发在国庆节长假来临之际,不少人你拎着包、我拖着箱,开启了“游客模式”。去往海外的中国游客凭借超强的购买力,让世界各地的商家摩拳擦掌。韩国、日本、泰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商场更是推出各种优惠活动,“疯抢”中国游客。
韩国举办国庆“欢迎周”
日本放宽签证政策
韩国首尔市政府9月29日宣布,为迎接中国国庆假期,在9月30日到10月7日期间针对访韩中国游客举办“欢迎周”活动。首尔市在机场的大型多媒体屏幕上为中国游客打出“欢迎光临”的中文字幕,并在明洞、东大门、弘大、新村等八大景点设立并运营欢迎中心,为中国游客提供中文语言服务、旅行指南、游戏抽奖等活动。中国游客还有机会在“欢迎周”期间享受到部分线路的观光巴士、机场专线等交通打折优惠,参加2016韩国购物观光节优惠活动,还可以在首尔各地欣赏艺术家们的街头表演。
首尔市表示,今年中国国庆长假期间,访韩中国游客人数有望较去年同期增长10%至15%,预计将有25万人次中国游客到韩国观光旅游。韩国《中央日报》网站9月29日报道,中国旅游研究院9月28日表示,这次国庆期间约有5.89亿人计划出行旅游,其中590万人计划进行境外游。《上海日报》9月27日报道称,“进行海外游的中国游客平均每人将消费6500元至7500元。”而游客在韩国的花销会更大:韩国旅游发展局表示,去年来韩的中国游客平均每人消费约250万韩元(约合15143元人民币)。
韩媒称,在中国国庆节长假来临之际,全世界的观光流通业都在蠢蠢欲动。世界各国吸引中国游客的竞争十分激烈。
日本就是一个为抓住中国游客而早有准备的国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摆脱经济低迷状况,大打旅游牌。安倍声称,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吸引到2000万人次游客,甚至还特别放宽了签证政策。日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将从10月17日起进一步放宽中国人赴日签证:针对中国商务和文化艺术领域访日人员的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从现行最长5年延长至最长10年;对中国教育部直属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这些院校毕业3年以内的学生申请单次赴日签证的手续加以简化。
“老佛爷”明年开分店
“英国宫”开通微信微博
在亚洲,不只是日韩,泰国也推出高级化战略,迎接国庆节这一商机。泰国政府在9月初与中国政府签订了拒绝超低价旅行“0美元旅游”的谅解备忘录,以此来刺激旅游业。如果能拒绝低价旅游,提高赴泰旅游中国游客的满意度,泰国政府有信心在2017年创下165亿美元(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泰国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取消低价游后,中国游客数量会出现暂时性减少,但从长期来看,这一做法有助于泰国旅游业的发展。”
在全世界迎接外国游客最多的法国,恐袭事件导致中国游客减少,为此法国最近推出了“安全都市”活动。为分流旗舰店内拥挤的人潮,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将在旗舰店对面开设一家新的分店,专供以中国游客为主的亚洲团购物。分店预定于2017年初开张,最迟的日期定为中国春节(1月28日)这一天。
欧洲旅游大国西班牙也不甘示弱,许多商场、购物城的店面中不乏中文导购,连退税环节的办理也都尽量做到为中国游客着想。其中,西班牙最大的连锁购物商场之一——英国宫百货就极具代表性,英国宫准备了特别活动,还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并在各购物中心设立中国游客服务中心。
近几年来,西班牙已经渐渐成为中国游客申请签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5年共有30万亚洲游客来到西班牙旅行,这一数据与2014年相比呈现出15%的增长;在亚洲游客当中,中国游客人数众多。
此外,美国纽约市和上海市在今年7月签订了旅游协议,决定增加两市之间的观光交流。而早就出台了“中国2020”战略的澳大利亚在中国国庆来临之际,通过中国各个城市的社交网络来大力吸引游客。
中国人自信游世界
不再只是“移动钱包”
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1日刊文称,随着中国人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旅游观念的改变,中国游客心态更加自信。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17亿人次,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约合6968.6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893美元(约合5955元人民币)。中国游客的到访,为目的地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随着出境游中国游客的增多,海外维权日益受到重视。2014年,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保应急呼叫热线12308,为中国游客的海外维权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
此外,一些目的地国家为维护本国旅游形象,设置了投诉维权渠道,比如泰国建立了旅游法庭,西班牙设有旅游警察,韩国推行“价格标示制度”,用较高赔偿鼓励游客投诉,相关人员还会说中文。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游客早期出国游的‘暴发户\’形象正在改变。”张林是北京一个线上旅游达人组织的负责人。张林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把目光从奢侈品商店移向博物馆甚至是街边美食店,中国游客开始愿意为体验当地文化买单。
“早期中国游客通过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自信心,如今他们的心态更加平和、平等,如同在国内旅游一般,可以更淡然地享受旅游本身。”张林说,中国游客已不再只是“移动钱包”。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也指出,即便是购物部分,中国游客也是经过理性思考才作出决定,秉持着“既买贵的,更买对的”的消费观念。据新华社、观察者网
新闻推荐
时光流转到1979-1989,这十年,是改革开放开风气之先的十年。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铺开,农民的腰包一点点鼓了起来,“万元户”羡煞多少人。1980年起,经济特区建立,国企改革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