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上唯一一处状元府位于鞭指巷内。
修葺前的陈冕状元府。□本报记者朱文龙
旧军门巷北首,有一条小巷,长348米,宽3.5-5米,名字叫做鞭指巷。
据说,这条街是由乾隆命名。有一年,乾隆巡游江南,路过济南的时候,看到一条小街中商品琳琅满目,十分感兴趣,便扬鞭一指,问道:“这街叫什么名字?”周围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回答。此时,军机大臣刘墉,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刘罗锅”越班而出,对乾隆说道:“万岁御鞭所指,可名鞭指巷。”乾隆皇帝大悦,为此奖赏刘墉。山东巡抚、布政使即传谕济南知府和历城知县:“皇帝恩允赐街名,乃千古未有之幸事,实乃济南全城之恩荣,速即改称。”从此鞭指巷的名字就在济南叫开了。
鞭指巷不长,但是里面居住的名人可不少。最有名的便是陈冕,他是清朝时期济南府唯一出的状元。
陈冕状元府位于鞭指巷的北半段,早先的府宅是由两座宅院以及花园、旁院组成。两座宅院也就是如今鞭指巷的9号、11号。9号院是陈冕的祖父陈显彝时任山东盐运使时所建,11号院则为后来扩建而成。每个宅院各有八个东西向且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大院套小院,院院相连,方正整齐,连同花园、旁院,整个府邸占地面积很大,也很有气势。
陈冕当年的书房在北院西八院的北屋,屋前悬挂着“小墨墨斋”的匾额。书房旁侧是南北向、三开间的二层阁楼,为藏书楼。如今的状元府仅存9号、11号两个宅院,且每个宅院都仅剩两进院落,其他宅院连同花园、旁院早已物是人非或不复存在。
陈冕作为济南府的唯一状元,才艺双全。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的他,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中举之后,经选拔当上了“国子监”的教官。二十四岁时中殿试第一名,成为清代第105位状元,也是最年轻的状元。消息传来,济南府为之振奋,要知道,济南上一位状元还要追溯到六百年前的元代,章丘人张起岩蟾宫折桂。六百年,济南等待得太久。
回顾陈冕的一生,虽然在政界作为不大,但是他的乐善好施,救人危困,可是在清末独树一帜。就在陈冕中状元的那年,山东黄河决口,暴发洪水,齐鲁部分地区灾民流离失所。陈冕的父亲陈恩寿带头捐银数万两,并亲临抗洪一线参与救灾,积劳成疾,操劳过度而去世。陈冕继承父亲遗志,再次捐款救灾,并乘船给灾民送医送药,帮助安置,赢得了灾民的一致赞誉。
九年后,山西大旱,在济南为母亲守制的陈冕,为了筹集救灾资金,将状元府大部分房产变卖后,连同家中余财凑成黄金千两捐给山西灾民。而后,他又在济南街头摆摊写字募捐,募得黄金万两后再次送往山西。
陈冕不仅赈灾,而且还乐于施教,在城东丁家庄修建了“陈冕大院”,兴办学堂,免费培养贫困儿童。光绪十九年(1893年),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病逝在家中,年仅三十四岁,安葬在十里河的陈氏墓地中。
当年陈冕出殡时,从府城西门到状元墓的沿途,挤满了为他送葬的百姓。从考上状元到逝世的十年间,陈冕有5年在为父母服丧守制,所以并没有多少积蓄,但他能倾其所有救民于水火,其情可敬,其义可嘉。朝廷对待陈冕的作为也十分看重,御赐“状元及第”贴金大匾。相邻的将军庙街城隍前还为陈冕竖立了高达数丈的旗杆。不过这些,都在解放后被毁。
清末民初,在鞭指巷中部还有家熊家扁食楼。扁食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叫的水饺。山东人吃扁食历史悠久。这家店经营的饺子皮薄馅大,包制精细,荤素皆有,酱油、醋和大蒜瓣都免费奉送,很受大家的欢迎。
此外,鞭指巷的几家老字号乐器店也很有名,例如“衡泰和”、“文英斋”、“文顺和”等,在济南票友界知名度很高,可是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
新闻推荐
菊花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排练正酣,10月17日晚将在清明上河园精彩呈现
10月17日晚8时,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将于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宋·东京梦华》演出场地精彩上演!随着本届开幕式文艺晚会进入倒计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