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香和年轻医生交流。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施越来越完善。每当身边人说起建国的话题,朱玉香总要骄傲地说一句,“我和共和国同岁!”在任城区阜桥街道刘庄社区干了30年的赤脚医生,看到卫生室总有很多感触,当上赤脚医生、夜间隔墙问诊、到退休医生进驻卫生室、再到家门口享名医义诊……朱玉香说,她正在经历一个最好的时代。
文/片本报记者孔令茹
半夜有人拍墙
背起药箱就出夜诊
1970年,21岁的朱玉香被生产队推荐参加医疗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到生产队当起了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30年。
朱玉香的家离卫生室很近,下班后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一般就去敲朱玉香家的门。白天还好说,夜诊太多,家人对她意见很大,朱玉香就想了一个办法,让村民拍她卧室的墙。
“有人拍拍我家的土墙,听见了动静,我就小声问,是谁生病,有什么症状,备好药背起药箱就要出诊。”朱玉香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出诊,一次出诊一个多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夜出诊三四次。
“当时的人们不像现在直奔医院,所以出夜诊的情况比较多。”朱玉香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这期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
患者们生病不分时间,只要村民有需要,她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去减轻病人痛苦,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科班医生帮教
卫生室也能动刀了
1992年对于村卫生室来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从1992年开始,卫生室里开始有专业医生坐诊,有了科班出身的医生坐镇,我们赤脚医生有了主心骨了。”朱玉香说,当时来了一位从机关门诊退休的焦医生,他的到来让卫生室的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村民如果长了火疖子,卫生室只能用笨法、土法将火疖子往外挤压,像缝合伤口这样的工作,他们想都不敢想。
焦医生见状,让他们从市场上买了一块肥猪肉,理论、实践双管齐下,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卫生室的赤脚医生们得空就学习开刀、缝合,慢慢地掌握了要领,也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伤口缝合手术了。
也就是从这一年,卫生室有了静脉注射的医疗项目,在治疗拉肚子等的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名医上门服务
现在乐享医改成果
12日上午,朱玉香回到工作了30年的刘庄社区卫生站,看到宽敞明亮的就诊环境,她感慨万千。
“1999年12月底退休到现在,每每看到卫生室还是很激动。”朱玉香说。
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功能区细分了输液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区域,还有了中医坐诊。“医疗服务大改革,最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朱玉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一边交流,一边感慨卫生设施和服务的改善。
朱玉香每年参与刘庄社区提供的健康查体,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家门口常有大医院的名医来义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和名医面对面交流。
“最近这几年患上了冠心病,虽说原来懂点医疗知识,但到自己身上有点慌,现在常有医生进社区的活动,有专业的医生做保健顾问,感觉更踏实了。”朱玉香说。
新闻推荐
国庆节前后,包括济南在内的近2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楼市调控政策,主要措施是限购限贷,所涉及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海南楼市与此形成强烈反差,部分地区成交量不降反增。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