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国立山东大学复校纪念典礼的嘉宾与师生合影
▼《军民日报》登载国立山东大学开学典礼盛况。今年的10月25日,是山东大学抗战胜利后在青岛复校70周年纪念日。抗战岁月里,山东大学被迫内迁四川万县,没多久奉令暂时停办。抗战八年,山东大学失却大师、解散学生、停办学校,损失之大、破坏之重,是永远无法估量和弥补的。抗战胜利后,山大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校友会复校促进委员会”,奔走呼号,并致电国民政府,迅速在青岛恢复了山东大学建制,于1946年1月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山大的文脉得以延续和发展……
抗战爆发山大南迁停办
20世纪30年代是山东大学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诸多大师、名家聚集于此,但日本侵华战争打破了这种辉煌。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北平、天津沦陷,日军过黄河侵犯山东,山大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影响。
山大当时有文、理、工3个学院8个系,约500名学生,校长由林济青代理。1937年11月,教育部下令山东大学内迁,原定先至西安,经校请准,改迁安庆,择定菱湖公园为校舍。林济青组织全校师生分批南下,在仪器、图书等迁徙中花了很大精力。奉令之初,山大即将所有仪器、图书、标本、文卷及办公用品等,分别装箱,共计一千余件。
时任山大事务科的王云浦后来曾回忆说:“本校开办后十年经杨、赵(杨振声、赵太侔)两校长以仅有之经费,艰苦节约,尽量添置,及接收山东省立专校之财产,除运赴西安之小部分外,余均化为乌有,损失之重,在国立大学中,无与伦比。”
1937年暑假结束,返校的学生不过一百多人。按照教育部内迁命令,愿迁的师生于11月离开青岛,与几位助教同行,冒着敌人飞机的袭击,历尽千辛万苦,先迁往安徽安庆,因日军南侵,又迁至四川万县。1938年3月,山大在万县石竹轩搭席棚做临时课堂,上课仅几天,教育部电令解散。
在万县的学生被全部送入中央大学肄业,教员被分到国立编译馆担任临时编译工作,图书、仪器、机械则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1938年6月,教育部下令免去林济青代理校长职务。至此,国立山东大学停办,师生校友星散流离。
与驻青美军交涉要回校舍
抗战胜利后,以汤腾汉为代表的山东大学校友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校友会复校促进委员会”,奔走呼号,并请杨振声、赵太侔前任校长及党政名流联名致电,向国民党政府请求在青岛迅速恢复山东大学建制。经多方努力,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恢复山东大学,并于1946年1月委派教育司司长赵太侔再任山东大学校长。
复校伊始,困难重重,一切需要重新开始。因为学生早已并入中央大学,教师在战乱中散落在全国各地自谋生计,原先的校舍变成了美国兵营。赵太侔曾回忆说:“在校舍方面,原有的大学路校产不能收回,仅利用几处敌产日本中小学暂维现状,而在图书仪器方面,原有的大部分已经损失,所收回的只是一小部分残余,从国外购买,因为外汇和运输的麻烦,更是诸多困难,现在仅能利用这已有的少数仪器图书作为师生研读之工具。再说到已经应聘的先生许多不能如期到校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原有的事业和责任,一时不能赶快卸却,又加上交通也成问题,因此复校工作就受了很大的影响,虽说是复校,实际上等于创办。”
赵太侔上任后,收回校舍是复校中最急迫、最关键的工作。青岛沦陷后,国立山东大学校舍被日本人占用,胜利后又被美军接收做了兵营。为此,赵太侔致电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达八年之久,时在岭南大学任教的周钟岐教授到重庆,聘为总务长,先期去青岛,办理收回校舍事宜。
周钟岐回忆收复校舍时曾说:“四月间我们刚到青岛时,连两三位同事住宿办公的地方都有了问题。若为一千余学生一二百教职员的住宿设法,当时实在不知应该从何处着手……我们想为校长找一所住的小房子也办不到,所以他在旅馆内住了一个多月。”
周钟岐与驻青美军频繁交涉,据理力争,且在青岛的《民言报》上发表:“山东大学复校工作已筹备就绪,一俟美军让出校舍,即可开学上课”的新闻消息。美军迫于公众舆论的压力,又怕受到世界舆论的指责,乃先行交出一部分校舍。赵太侔6月到青岛,亲与驻青岛美军司令柯克谈判,又陆续收回一批校舍,勉强开学。
校舍收回后,赵太侔立即向曾经在山大任教的教师发出复聘邀请,希望他们尽快返校。同时向许多著名教授、学者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加盟山大。当年赵太侔亲自动笔给各位知名学者发聘书,在山东省档案馆里,留存着厚厚一摞,有上百封之多。赵太侔的爱才惜才可见一斑。
徐中玉在《两次在山大的回忆》一文中写道:“山大复校时,中文系仍把丁山、黄孝纾、萧涤非三先生请回来!其他系仍把童第周、曾呈奎、郭贻诚、王恒守、秦素美、王普、李茂祥等能够请回来的先生都请回来了。”
图书仪器是办学的重要设备。山大奉命复校后,即在重庆成立办事处,派曲继皋等赴中央大学及中央图书馆等处洽商收回图书仪器,至1946年10月底始运回青岛,图书90余箱。60余箱仪器多已残损,无法使用;90余箱图书,计有西文书3398册,线装书5166册,此即是学校唯一的教学设备。
当年秋季,山东大学除在青岛招生外,还在北平、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庆、济南七地设立招生办事处,报考学生5871人,经过初试和复试,录取本科学生518人、先修班学生185人。
时隔10年的开学典礼
10月25日上午九时,国立山东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时隔10年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国立山东大学校刊》在11月13日刊载了开学典礼的盛况:“是日天气晴和,骄阳送暖,全体师生五百余人,于热烈之氛围中,齐集大礼堂,参与开学典礼。礼堂布置,整齐肃穆,讲演台上,置讲桌一张,敷以洁白桌布,配以绿绒坐椅两把,极为清新,绕讲台边沿,排列秋菊数盆,红白相间,尤饶雅趣。礼堂座位分三列,左为全体教职员席,中右列为全体学生。主席赵校长,司仪吴同伦,行礼如仪,校长致训词,对本校历史沿革及学生期勖,甚为详尽殷切,语重心长,庄严中肯。继由周总务长(周钟岐)报告复校筹备经过,最后由教授公推代表王贯三先生致训词,对于学生选择院系方面,为详细之说明甚受听众欢迎。演毕,宣告散会。”
赵太侔在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誓言要倾其智慧和力量办好学校,其中说道:“学校有两个特点,值得提出来报告给诸位,第一点是地域和气候的利用,第二点是山大学生的传统精神,前者借着地理气候环境的便利,使我们正好侧重于海洋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所以在农学院设有水产学系,在工学院要添造船工程系,在理学院要设海洋研究所。其次说到学生精神方面,在过去养成一贯的朴实校风……”
开学后,由于新生报到最后期限未到,各科实验设备也未整理到位,再加上部分教职员还未到校,经临时校务会议议决,先开设国文、英文、数学三门课程,于11月11日起开始上课。
复校纪念大会12月举行
复校后,山大师生纷纷入校。到12月,从上海、成都、重庆等外地招收的学生陆续报到,与此同时山大教职员工也悉数到校。在赵太侔积极而诚心诚意的邀请之下,当时应聘的著名教授、学者有几十人,丁西林担任理学院院长,老舍担任文学院院长,因为老舍一时来不了,赵太侔就先兼任文学院院长,为老舍虚位以待。
12月国立山东大学临时校务会议开会决定举行复校庆祝纪念大会。经筹备会积极筹备及校友会热烈协助,12月28日上午9时,国立山大举行复校庆祝纪念大会。青岛市长李先良、秘书长徐人众、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委员刘巨全、青岛警备司令部政治主任林祥光等各机关团体首长30余人,及该校教职员学生千余人出席。
《国立山东大学校刊》登载了复校纪念大会盛况:“是日瑞雪缤纷,寒风刺骨,但来宾冒寒参加者甚为踊跃,来宾及本校全体师生约千余人,齐聚大礼堂,举行典礼,行礼如仪后,首由赵校长致开会词,对本校复校筹备经过及今后计划,阐述颇详。次由李市长致词,就山大与青岛之关系上提供两项希望:(一)山大应负起充实青岛内容之使命,提高青岛之文化水准,并扶助本市工商业之发展,(二)希望山大之研究工作与地方各部门之推广工作配合一致,密切联系……再有本校教职员代表童主任第周,及刘训导长(刘次箫)致词,希望本校完成造就人才研究学术之使命,社会对于从事教育者应予以鼓励,尤希望新同学发扬过去优良的校风并光大之,出语幽默,然极沉痛,博得掌声不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郗运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孙云晓说,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要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他认为,想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确定好家教核心,培养孩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