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军在社区授课。近日,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及其弟子开始走进济南社区,为居民免费传授山东快书。在济南的中小学也经常能见到这位山东快书高派第三代传人的身影,在济南的两所高校里,山东快书成了有学分的选修课,这门课的客座教授是阴军。阴军告诉记者,山东快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离百姓生活一点都不远,“我所做的努力,就是让这门曲艺融入百姓生活,不要成为仅存于唱片里的‘遗产\’”。
本报记者倪自放
免费进社区
培养爱好者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近日,济南甸柳第三社区居委会的学习室里,60多位居民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山东快书。为这些居民授课的,正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
在社区里教山东快书,刚开始阴军对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并没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报名人数很快超过了50人,报名者中既有六七岁的小学生,也有75岁高龄的老人。阴军说:“山东快书看似简单,肩膀上扛着个脑袋,有副铜板,点根蜡烛,就能开演。俗话说‘好难\’,‘好难\’,好了就难。山东快书是入门容易提高难。”
其实,在山东快书进社区之前,早就进了酒店。早在2008年,阴军就创办了颐正山东快书俱乐部,五六年间他不仅教酒店的员工学山东快书,而且固定时间在俱乐部免费演出,建立起“传承基地”,此举让他觉得山东快书的发扬光大很有希望。
每年全国和军内演出不断,作为前卫文工团的知名演员跑进社区、酒店免费培训,是不是“闲得”没事干了?对此,阴军说:“不为赚钱,只是为了让更多快书爱好者有个观摩学习的地方。”阴军称,做这些工作,其实自己还是有些私心,那就是要为山东快书培养更多的观众,“一个社区几十个人培训,能培养出一个山东快书演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能培养出两个来,我就赚大了。即使一个演员都培养不出来,起码能带动一批人喜欢山东快书,我还是赚了”。
山东快书
成为大学一份子
除了进社区培训,让山东快书进课堂,也是阴军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工作。10月19日,阴军应济南段店小学邀请,为该校学生授课。济南十三中也邀请阴军进课堂。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在与阴军商讨,让山东快书进入全国的近千个孔子学堂。阴军说:“孔子思想与山东快书结合起来进课堂,我感觉沾光了,我得尽快创作几个新作品。”近千个孔子学堂,有一半在山东省以外,这些地方能够接受山东快书吗?阴军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山东快书虽然是北方曲艺,但从实践看,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够听懂,我之前到福建、云南演出,效果不比在北方地区差”。
除了中小学,山东快书还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有学分的高校选修课,这在全国也是头一遭。山东快书已被列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学计划,选修课学分2分,由阴军亲自授课,目前选修课已开到第三个学期。阴军说:“这一届山东快书选修课,有80多个学生,我很欣慰。”在济南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东快书选修课学分也是2分,阴军被聘为客座教授。但阴军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他说:“最近我们还干了一件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事情,通过抠像合成技术,将实拍和特效融合,有了航空‘快书版紧急出口安全专题片\’,山东快书‘能\’上天了,哈哈。”
彻底甩掉“遗产”帽子
才算蓬勃发展了
阴军说,山东快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体现了国家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保护意愿,但同时也说明这一艺术形式正面临困境,“现在娱乐形式多样,很多年轻观众觉得传统曲艺老土,不时尚。如果守着‘文化遗产\’而不创新,那么山东快书发展下去只能成为唱片里的‘遗产\’,什么时候山东快书能通过创新融入百姓生活,彻底甩掉‘遗产\’的帽子,它才算蓬勃发展了”。
阴军一直在不断尝试山东快书创新。他曾在电视台主持过一档《快书故事》,尝试用山东快书播新闻故事,也曾配合电视剧《武松》用山东快书讲解武松的故事,观众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人听懂山东快书,他用山东话的发音说普通话的台词,这样既保留了山东快书原有的韵味,又不影响艺术的传播。在阴军看来,艺术最重要的是内涵和筋骨,只要精神不变,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是传播手段,他说:“山东快书有三个东西是根本的,那就是鸳鸯板、山东话和演唱节奏,除了这三样,怎么创新都可以。”为此,阴军在山东快书的形式上尝试过动漫快书、音乐快书、对口快书。
阴军的创新也得到业界的认可,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表示,阴军的山东快书表演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备这个时代的特点,即它是“今天的山东快书”,“这极不容易”。
新闻推荐
高秉涵在台北家中。高艳国摄□本报记者吉祥25年来,高秉涵陆陆续续地将上百位去台老兵的骨灰送回了大陆。很长的时间里,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老兵回乡的路,在海峡这头,老兵们有的成了母亲临终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