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有种纠结叫选择困难症
李桂兰
都说生活本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可很多人在选择这件事儿上,却遭遇非常大的烦恼。往往做完选择题后,又会后悔“真不该选这个的”。这种纠结就是选择困难症或恐惧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斌华介绍,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往往期待别人能给自己做决定,这个过程常会伴有过度担心、脸红、手抖、紧张不安等症状。
“选择恐惧症的根源在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往往伴有性格因素影响,如过分追求完美、自卑等。”陈斌华介绍,当面临群体决策的时候,比如,大家一起投票选择,很多人习惯性地“哪种意见占多数,我就按哪种去做”,可遇到需要单独做决定的时候就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巴不得有个人替自己做了决定才好。
“通常这种人的成长环境多处于被动状态,习惯了顺从,不用考虑选择。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后悔的感觉。”陈斌华进一步说,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特别是现在一些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害怕承担抉择的后果。
也有人凡事要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越是不能做出合适决定,越是逃避面对事实,变得愈加不敢做决定,从此恶性循环。
陈斌华解释,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本来适度的紧张,是一种人体有益的本能,因为它能时刻提醒你危险的存在,让你考虑周全一些,更好地保护自己。但是当这种紧张、恐惧感变得过分的时候,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压力,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
在陈斌华看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副对联是给选择恐惧症患者最好的良方。
“其实,恐惧来源于对结果的未知或者是不良的预期,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如何尽可能消除对结果的未知性。”陈斌华建议,首先要对面临的事件予以正确的评价,做选择的时候,多考虑一些“我得到了什么”,而不是过分强调“我失去了什么”,将正反两方面不同的结果尽可能具体化,从中选择自己最在乎的结果。
只有认真分析自己为何害怕选择,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还是因为自己拒绝成长,或者说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依赖。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变与完善,才是解决之道。
新闻推荐
美文欣赏布袋莲林清玄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